以科学发展观对待中药传承与创新

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时间
2009-03-27

桑国卫

中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几千年历史中为我国人民健康作出了伟大贡献。让中药发扬光大走向世界是中华民族赋予我们的使命。当前,中药在现代科技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中药面临着需求旺盛的发展机遇。国际植物药市场份额已达300多亿美元,且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病,占世界人口的80%,该组织估计,中药的开发利用在未来10年内将在全球兴起。与此同时,我国对中药的政策扶持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我国宪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发展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中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产业”发展,已经写入我国《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10年)》,国家还发布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这些法规与政策为发展中药产业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和重要政策保障。在这一大好形势下,我国的中药产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涌现了一大批安全、有效的中药大品种。

应当承认,如何在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阐明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建立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药药效与安全性评价技术;以及根据中药复合成分的特点建立科学的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系统等重要领域都还存在着不少影响中药传承与创新的瓶颈问题,如整体而言,中药的产业化、标准化以及如何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中药产业做得都还不够。但是,中药是一门科学,是科学就需要不断发展和扬弃。我欣喜地看到,我国医药科研和产业界正在共同努力,在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借鉴国际通行的药品标准和规范,研究开发能够进入国际医药市场的中药产品,提高了中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其中,诸如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证明确有疗效的复方丹参滴丸、丹参多酚酸盐及丹参酮等均为具有代表性的市场需求量大的现代中药大品种。

我认为,中药现代化不能离开科学化。现代中药的品种开发以及推动中药现代化,必须要将中医药传统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究现代中医药。在研究活动中应当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确保中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研制出高效、长效、使用方便并达到国际主流市场标准要求的品种。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当前我们的医药科学家责无旁贷地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一种社会责任感在我国医药体系创新建设上下功夫。

我国医药体系创新的定位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要传承中医药优势和特色,加速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使我国创新中药研究居于国际领先水平;二是要重点发展人源化治疗抗体等生物技术药物,力争在生物技术药研究领域取得多点突破,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三是探索药物创新的新模式,全力推进化学药研究开发实现跨越发展,使化学药研究开发的综合能力和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当前,我们应该大力促进民族医药工业健康发展,积极促进我国医药产业实现新药研制从以仿制为主向以自主创新为主、创仿结合的战略转轨。只有创新才能增强我国中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的实力,才能调整结构,向医药强国转变。要形成优势互补格局,加速形成以企业为核心的新药研发体系;要推进研发技术平台与创新品种的默契配合和新药研发联盟的形成;要加大对中药企业的政策支持,加强中药、化学药品、生物技术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标准研究,努力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

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医药产业面临的挑战和发展的紧迫性、严峻性。我希望我们的药学科学家和药学科技工作者要本着客观、严谨、负责的精神,为我国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多出谋划策,在深入研究、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牢记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不折腾。团结奋进,勇于创新,为国家医药产业发展做出贡献。积极提出行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现代中药和中药现代化一定能够取得更大成绩,为人民的健康、社会的和谐和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药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