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指纹和虹膜等生物特征也会遭窃

时间
2005-04-08

据科技日报华盛顿4月4日电(记者 张孟军) 为了精确识别每个人的身份,防盗防恐,信用卡、护照及身份证都在越来越多地加入指纹、虹膜及DNA等人体生物特征信息。很多国家现在已经部署了实时测试SARS、艾滋病及禽流感的人体生物特征原型系统。无处不在的搜集和采用生物特征计量信息已不可避免。

但人体生物特征信息也会遭到盗窃。这是人们最初采用生物特征信息,以便更精确识别每个人的身份时所不曾预料到的。例如,当你喝一杯饮料时,就会把你的身份特征之一的指纹留在杯子上。日本密码专家曾经演示过一个足以让人心惊肉跳的实验:他们用明胶、丙烯酸腈胶及数字相机,轻而易举地获取到留在玻璃上的指纹,然后拼凑出一个人造指纹,并以80%的成功率扰乱了指纹读出器。

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一名南非骗子切断一名老年退休者的手指,并迅速将她仍然保持体温的断指(现在指纹读出器的扫描器也测量手指的温度)放到政府的自动取款机的指纹读出器上,窃取到了受害人的退休金。

所以有人说,今天生物特征度量技术的进步,就是明天“骇客”的原材料。凡是能够探测到的任何东西,最终都将能够被假冒。

以虹膜扫描识别为例:虹膜扫描器现已在企业界得到广泛应用。人的虹膜图也和指纹一样,每个人的相同比率极微。但与指纹不一样的是,在星巴克咖啡店里拿一杯饮料,只会留下顾客的指纹,而不会留下此人的虹膜图。即便如此,仍有人正在谋划如何窃取别人的虹膜图,将其转移到特殊的“隐形眼镜”上,以欺骗虹膜读出器。

DNA目前是生物特征度量的黄金标准,但DNA也开始出现问题。稍微受过一些训练的人,就能保持信用卡或其他卡的安全,或者保持自己私人专用的密码的秘密。但是如果你的DNA变成你了的身份,每次你只要打个喷嚏或摸一些东西,你就同全世界分享了你的身份秘密。DNA身份盗窃的可能性就足以让我们全都戴上网纱面罩,或者让我们将双手总是插在口袋中。

DNA当然很容易复制,这是由DNA的结构所决定的。DNA能被复制还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关键在于他与信用卡号不一样,如果它落入骗子手中,你根本无法让自己的DNA“退隐”,也无法将自己的DNA换成新的序列。一旦你的DNA身份被盗,你的命运就交给了别人,只能任人宰割。交出你的社会安全号,一个生人只能核定你的信用评级;但交出了你的DNA,骗子就能发现你深藏的遗传秘密———你的家世、遗传缺陷和你容易感染的某些疾病。

尽管将来会制定严格的遗传隐私法,但是这些法律会允许消费者在申请工作或申明健康保险时,“自愿”地出示其遗传信息。面对这一前景,有专家认为,将DNA作为识别身份所用的生物特征存在太大风险,以至不能随便收集和应用,像打开台式计算机或从现金出纳机取钱时,就要尽量少用DNA来操控。

但社会的发展是不会阻止大量使用DNA信息的。制药工业将需要人们的DNA,来调制按各人特点定制的特效药,如治疗高胆固醇和防治口臭的药物。作为公民的义务和国家安全的一部分,也要允许执法人员获取人们的DNA信息。可是,一旦执法人员开始收集到DNA时,将DNA用于其他目标的诱惑会极大。

有时,人们出让自己的遗传隐私是不自觉的。例如,要获得免费杂志的订阅,就要向杂志社交出自己的生物特征身份。一些专家认为,为了解决保护生物特征身份的问题,要从技术和政策上进行全国一盘棋的统筹考虑。如果没有从技术和政策上进行全盘考虑就部署生物特征探测器,将会增加盗窃的机会,并增加普通百姓的花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