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方”救中医是“号错了脉”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09-10-21

日前,中国科协第三十六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认为,中医不赚钱是其阵地萎缩、人才流失、难以发展的重要经济原因。专家建议将中医医院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增加中医院诊疗收费项目;对收费项目合理定价。(《人民日报》10月15日)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医要想获得发展,当然不能饿着肚子。而现实中,相比西医的大出风头和大行其道,中医的确是有点像霜打的茄子。既然学中医的出路不佳,工作难找不说,待遇也不令人满意,再加上学成中医本身需要付出比其他专业更加多的时间成本和代价,性价比这么不划算,少人问津自然也就并不奇怪。而就在中医事业国内遇冷的同时,韩国、日本甚至欧美的中医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不仅国内名中医常常被重金邀请出国问诊,就连这些名中医的麾下弟子也多了不少港台及海外留学生。一时间,中医的确有“墙内开花墙外香”的趋势。

从这个角度来看,为了保持国内中医事业的发展,哪怕至少是确保中医事业得到延续,后继有人,的确需要为中医创建更好的发展环境,甚至完全有必要针对中医的发展出台一些优惠和促进政策。毕竟,中医人才的待遇有了保障,中医不再饿着肚子,是中医行业良性发展的必要前提。然而,中医阵地萎缩、人才流失被归咎于“不赚钱”,言下之意,似乎只要中医诊疗涨价便能力挽颓势,只要不差钱中医便能获得长足的发展,但是,有钱真的能救中医吗?

事实上,中医诊疗的收费涨价了,其实并不能水到渠成地提升中医治疗的水平,真要提升中医服务的水准,也更需要中医从业者更多的钻研和敬业精神,这与诊疗费用的高低倒是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按理来说,相比西医,中医本有其优势,尤其是在一些慢性病和疑难病例的诊疗上,中医甚至更加棋高一招,既然如此,只要中医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其实根本不愁市场,经济上也完全不必太过担心。一些名中医之所以一号难求,甚至常常被高价聘请,其实就很能说明问题。只要手中真有瓷器活,就不必担心没人识货,相反,假如自己的望闻问切之功还不到位,却一心只想着“涨价”,不仅未必能赚到更多的钱,没准还会遭遇市场的用脚投票。认为中医只能靠涨价来救,恐怕是号错了脉。(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