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卫生局近日发布《兰州市中医药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0-01-11

本报记者 郑访江 通讯员 苏万林

编者按: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在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近日兰州市卫生局发布的《兰州市中医药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既指出了目前该市中医药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也为今后如何走出发展困局提出了有关对策。随着兰州把中医药建设纳入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布局统筹规划,该市正在积极探索适合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医药事业发展之路。

现状:中医药事业平稳发展

2009年8月至11月,兰州市卫生局对全市中医药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并于近日形成了《兰州市中医药发展现状调查报告》。调查显示该市近年来中医药事业发展平稳。

一、市级中医药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截至2009年11月,兰州市共有市、县属二级中医院6所,市属民营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5所,中医、中西医结合科室396个,中医特色专科6个。全市62%的乡镇卫生院、67%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1%的村卫生所及7%的社会办中小型医疗机构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二、市级中医药管理体系基本健全,行业管理初步落实。2009年,在兰州市卫生局党组的重视与努力下,经市政府批准成立了隶属于市卫生局的中医管理处,但各县区卫生局中医药工作仍未设置独立的中医管理机构。

三、各级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高,中医药服务机构生存压力初步得到缓解,业务发展势头呈现出良性循环迹象,同时全市中医药服务执业人员整体专业素质在持续提高,人才培养力度逐年加大。调查显示,2009年,兰州市各级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承担了22%的门诊服务量,10.5%的住院服务量,中医药及服务收入占总数收入的9%。

四、中医药在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作用及地位明显得到提升。调查显示,100%的市属医疗机构、县区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77%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的民营中医院被纳入城镇职工、居民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机构,其中中成药、中药饮片及中医服务的报销比例均在70%左右,明显高于西医报销比例。

问题:与省会城市发展不协调

调查报告明确指出了在新形势下,中医药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没有彻底贯彻落实,卫生资源配备不均衡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中医药发展专项经费投入明显不足。调查显示。近3年全市用于支持中医药发展的经费仅130余万元,市级用于中医药工作经费80余万元,占全市的61.5%,全市中医药服务机构固定资产占全市医院固定资产的7.8%,低于全省8.9%的平均水平,业务用房面积仅占11.6%,外出进修人员占中医药从业人员的1%,远远低于医院西医专业技术人员年进修的平均水平。

二是各级中医院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设施等医院硬件建设上,中医诊疗方法,尤其是部分传统的特色疗法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专科建设严重滞后。同时,该市中医院转型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功能定位及业务发展方向上也亟需做出调整。

三是优秀中医人才匮乏,人才培养缺乏长效机制及制度保障,中医药基础性研究和技术开发,科研创新能力亟待加强。从调查情况来看,中医院中药剂型改革、院内制剂、民间验方、秘方及其理论的研究几近空白,名老中医经验、操作技术继承整理缓慢,中医药文献的征集、整理、研究、翻译、出版工作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中医药的创新型研发更是能力薄弱。

建议: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面对中医药发展的困难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调研报告也提出了许多政策性建议:

一是建议各级政府逐年加大对基层中医药服务机构的财政投入,进一步完善基础建设,改善诊疗环境,增加诊疗设备,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落实人才培养措施,夯实基层中医药发展的根基,为基层群众提供安全、便捷、有效的中医药服务。

二是继续加大扶持建设和发展省市级重点中医特色专科的力度。采取“面向需求,立足基础,求特求效,分层分级”的方法,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便”的宗旨,在全市范围内建设一批重点中医专科,以此为龙头,带动全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同时,应尽早加快市中医院的业务转型,使其真正发挥“领头羊”的作用。

三是以重点中医特色专科建设、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机构、中医特色乡镇卫生院创建及名老中医评选活动为载体,采取有力措施,推动中医“三名三进”工程及中医“坐堂医”制度的实施,扩大中医药在群众中的影响,方便群众就医。

四是活跃全市中医药学术气氛,抓紧抓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整理和传承。定期召开学术会议,促进学术、科研、成果的交流与共享。同时,鼓励支持民间中草药秘技、秘笈、单方、验方的搜集整理工作。每3年召开一次中医拜师大会,由市级名中医为导师,每人带2名徒弟,3年为一期,并建立长期有效的中医师承传授管理制度。

五是健全人才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设立全市优秀中医药人才奖励基金,加大对优秀科研、论文、成果的奖励力度,同时建立优秀人才鼓励奖,以激励中医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热情,吸引更多的优秀中医药人才。建立健全科学有效、责权明晰、操作可靠的培养用人制度,从而保证用人制度的有章可依,有据可查。

六是加强中医药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应注重学习借鉴外省发达中医医院院内制剂的研究、生产、管理的先进经验和方法,依法申报、多出精品。另一方面,中药种植业几近空白,中药产业极为弱小。因此,学习借鉴国内和省内中药产业发展好的地区的先进经验,商议在中药种植和研发领域合作也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