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有望摆脱降糖西药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0-01-25

“针对2型肥胖型糖尿病患者,中药降糖和二甲双胍相当,我们在一定时间内能用中药把血糖降下来,糖尿病患者部分撤减胰岛素,部分减少降糖西药的用量,部分仅用中药来维持稳定而理想的血糖水平。”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仝小林主持的“开郁清热法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课题获得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后介绍说,这一研究成果改变了中药降糖只能起辅助作用的事实,也纠正了半个多世纪来降糖中药不能唱主角、进入不了主流治疗的固化认识。

这项课题是中华中医药学会推荐的四个获奖项目之一,主要针对糖尿病的主体人群——肥胖2型糖尿病人,首次阐明了“中满内热”的核心病机,确立了“开郁清热”基本治法及其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降糖作用,很多经治的患者摆脱了降糖西药和胰岛素。

他们彻底摆脱了胰岛素

在遇到仝小林之前,39岁的谭兴兰女士已患糖尿病13年了,持续升高的血糖让谭女士不断增加降糖药的种类和剂量,每天除了服拜唐苹、二甲双胍、诺和龙等西药外,还要打胰岛素。即使如此,谭女士仍血糖偏高。仝小林以葛根芩连汤加苍术、佩兰等治疗,两个月后血糖控制达标,先停用口服降糖西药,胰岛素用量也减少,又过了两个月,胰岛素完全停用。后将中药改制成水丸,长期服用,血糖控制正常,三年来始终未用任何降糖西药。

37岁的李连栋患2型糖尿病8年,同时服用多种降糖西药,胰岛素每天用量60单位,血糖仍然控制不好。仝小林以小陷胸汤加减,治疗一个月后,李连栋血糖明显下降,乏力、身重等也明显减轻。治疗三个月后,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已完全停用,血糖基本保持在正常范围。改服中药水丸,两年多来血糖一直控制较稳定。

这只是仝小林门诊众多患者中的普通两例。多年来,仝小林对初诊糖尿病患者坚持用纯中药来降低血糖,既往回顾性分析显示,有35%左右患者减少降糖西药的用量,30%左右仅用中药来维持血糖,有的胰岛素用量很大的患者甚至完全停用胰岛素。仝小林的患者们一般通过短期调理,病情平稳后,就改服中药水丸,每天像吃西药一样吃上几粒,一天的生活变得简单而轻松。

降糖中药可和二甲双胍相当

仝小林带领课题组展开了大量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确证了中药的降糖疗效,探寻到中药降糖的有效途径和方药。

以开郁清热法指导组方的糖敏灵丸与安慰剂对照研究发现,糖敏灵丸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优于安慰剂,证明中药降糖有效。以开郁清热法指导组方的清热降浊方,与西药二甲双胍对照显示,其降糖效果与二甲双胍相当,而在改善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也明显优于二甲双胍。

其确切疗效在动物实验中也得到了同样的验证,糖敏灵丸等中药不仅能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还有明显的修复和保护胰岛细胞功能的作用。这为目前糖尿病治疗的最大难题——修复和保护胰岛细胞功能,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为患者量身定做地用药,且安全性和个体综合调节的优势远超越西药。而对于糖尿病重症胃瘫和重症末梢神经痛这些西医束手无策的重症并发症,中医更显独到优势。很多患者通过中医药减少了痛苦。”大多数患者都表示,若中药也能像西药那样降糖,那自己宁可选用中药。

纠正对病机的认识偏差

仝小林注意到,中医一直以“消渴阴虚燥热”来指导治疗糖尿病,但2型糖尿病患者约80%无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约85%为肥胖或超重,这与消渴差异甚大。他认为,这或许存在机理认识不清、治疗错位的问题。

仝小林提出,肥胖2型糖尿病与脾瘅类似,应属脾瘅范畴,病机为中满和内热。《素问·奇病论》说:“脾瘅…,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糖尿病发展进程由肥胖致脾瘅,由脾瘅致消渴,其演变有郁、热、虚、损四大阶段,郁热主要见于脾瘅阶段,气虚、阴阳的亏虚和络脉的损伤才是糖尿病消渴及消渴并病的表现。

仝小林发现,肥胖患者多舌苔厚腻、饮食积滞等中满表现,日久变生痰热、湿热郁滞,出现口苦、烦躁等表现。经大量临床实践,他总结出肥胖2型糖尿病为肝胃郁热、胃肠实热和气滞痰阻三个主要证型,相应以开郁清热为法,采用大柴胡汤、大黄黄连汤和小陷胸汤治疗,更加切合临床实际。

中医要敢于挑战现代医学指标

现代医学指标是疗效评价的硬指标,在糖尿病疗效评价上,中医一直缺乏底气。指标不下降,说明疾病的根本问题没解决,患者从心理也不会真正认可。仝小林指出,中医药不要总觉得中医的优势只是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要勇于向现代医学指标挑战。

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提高客观临床疗效,而不仅仅关注症状、证候的改善。仝小林在中医传统辨证思维基础上,将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回归于临床,从而实现了疾病的靶点治疗,提高了临床疗效。同时,在疗效探索上,仝小林高度重视药物量效关系,将药物剂量作为提高疗效的突破口之一。仝小林认为经方不效,在于用量,他将经方用量加大3~5倍,如黄连降糖的用量达30克。为防止损伤胃气,他用干姜来佐制黄连,并摸索出黄连与干姜的最佳有效配比是6:1,既解决了中药降糖的难题,又解决了苦寒伤胃的弊端。

仝小林告诉记者,这项课题做得非常艰苦,从思路的形成到最后总结成科研成果,花费20余年,课题组在逾30万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对方案不断完善,这来自大量临床实践,经得起推敲。

可以说“开郁清热法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是单纯中医药向现代医学指标挑战的成功范例,仝小林正将这种思路推广到其他现代疾病中,如代谢性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肥胖症等代谢性疾病,对于这些正在着手的单纯中药治疗研究,也许不久将来,患者们通过中药的调理,不再依赖西药。

链接

专家评价

国医大师路志正指出,仝小林创建开郁清热法,通过临床实践证实,具有显著的降糖作用,为中医药科技进步起到了较好的推动和示范作用。

王永炎院士认为,此项目遵循整体医学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一体的规则,传承发展了中医药学原创思维与原创优势,获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

张伯礼院士评价,仝小林针对中医药对糖尿病治疗的困惑和难点,采用中医经典理论思考,开拓了新的治疗方法,取得较确切疗效。

李连达院士认为,此项目按中医学术自身发展规律,突破三消辨证,在继承基础上发展了中医糖尿病理论,解决了中药降糖难题,进而使中医药在重大疾病的主流治疗上的突破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