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助人一把”治甲流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0-01-28

李致重 中华中医药学会

消灭病毒与助人一把

中医治病的原则,从根本上讲就是救人一把。中医看不到病毒,也没有围剿病毒的药物。西医看到了病毒,但却没有针对病毒的特异性药物。除非西医有一种新药,可以直接进到受病毒入侵的细胞里去,把病毒消灭掉。但现在看来,这几乎还是不大可能的。因此,围剿病毒的思路,不应是治疗病毒性疾病的理想做法。

所谓中医的助人一把,就是针对人体气血阴阳失调的病理状态,把它调整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上来。这样,体内的病毒就自然而然地被消灭了。

简单地对比一下中医、西医治疗病毒性疾病的不同,就会得出在甲流的防治上,最明智的选择就是——让中医在第一时间进入临床第一线,发挥好“助人一把”的优势。

病机不同 治法不同

西医治疗外感病,基本上是“一病一治,多毒一药。”比如SARS期间使用利巴韦林、类固醇,从始到终,一用到底。它不会辨别病情处于什么阶段,不会按照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六经分治;也没有卫、气、营、血四个阶段的病机分类。这一次甲流的防治,提倡使用的抗病毒西药是特敏福,也是多种病毒用一药治的做法。其实,特敏福是以往常用于治疗肝病的抗病毒药物,其他一些病毒性疾病也用它。

中医治疗外感病,基本上是每一疾病,因病程不同而病机多变,因此治疗上多机、多法、多方、多药。不论从《温病学》讲,或者从《伤寒论》讲,都是这样。不同疾病在不同的演变过程中,邪正消长的关系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临床病机必然时时在变。病机不同,治疗方法就不同。仅就《伤寒论》而言,它有397法、113方。比起西医的“一病一治、多毒一药”来,中医辨证的理论是成熟的、体系化的,治疗上的立法、选方、用药是丰富的、灵活的。

《伤寒论》与《温病学》是中医防治甲流的知识库、思想库、武器库。所谓的知识库,就是它在理论上已经给我们讲清楚了,而且经历了近2000年的实践检验。所谓的思想库,就是中医的辨证论治与它的理论是不能分开的。所谓的武器库,就是《伤寒论》与《温病学》记载的方药,已经足够我们使用的了。

抓住三阳 治在太阳

中医治疗外感病,关键是“早”治。而医生能力的大小,就在能不能在“早”字上做出好文章。《伤寒论》分六经辨证,而太阳病的内容,占全书总量的一半。可见张仲景是在“早”字上一举成功治病的典范。

第一,把握好表证(即太阳病)治疗第一关。意思是在太阳、阳明、少阳时,是人体正气旺盛的“三阳病”阶段。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机会,不要等到了“三阴病”阶段才去治疗,那就晚了,甚至忙乱而无功了。2003年5月,笔者到联合医院会诊时,看到病房躺着近20个病人,其病情几乎全是《伤寒论》的厥阴病阶段了。到那时,治起来就很难了。所以在三阳阶段,首先要把握好表证(即太阳病)治疗第一关。

第二,要把握好散寒解表、芳香宣透第一法。这里的散寒解表,着重是针对寒闭营卫的治疗原则;这里的芳香宣透,着重是针对湿郁在经的治疗原则。故“散寒解表、芳香宣透”这八个字,概括了当前甲流治疗大法。

第三,选择好临床起手第一方。治疗任何一种外感病,我们都要做力求做到一方下去,病情立见转机,或者药到病除。回想一下,在《伤寒论》桂枝汤、麻黄汤的“方后注”里,既向我们明确交待了一剂药煎成之后分几次服,也交待了若一服尽,病好了,后面的药就不必服用了。这一方面说明方药用准了,疗效一定很迅速;另一方面也说明外感病就是急性病,急性病的治疗关键是要选择好临床用药第一方。中医肯定能够治疗急性病,关键在于能不能把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