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宣传普及工作要常抓不懈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0-01-29

王金平 江西中医学院

2009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了中医药文化建设和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正在加紧设计规划中医药文化建设和科学普及的宏伟蓝图,制订近期必需完成的任务和达到的目标。这是继“中医中药中国行”之后,又一个深入切实的中医科普活动,相信必定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从重建中医民间信仰的角度看,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科学普及应当是中医的主要任务,真可谓任重道远。

中医的宣传任务

中医的宣传任务至繁至巨,但有三点是必须把握的。

第一,宣传中医的科学精神。发生在上世纪20年代初的那场科学与玄学之争,本来是科学与人生观的大讨论,但影响所及,在某些领域却变成了科学对迷信的批判。比如中医,近九十年间,就常常被视为玄学、迷信而屡遭诟病。以至近年还有人批评中医不科学,或斥为伪科学而加以挞伐。中医内部也有人自觉不自觉地把中医玄学化、神秘化、庸俗化。不唯如此,中医有时还成了被调侃、被讥讽,甚至被妖魔化的对象。可是,面对舆论的喧嚣,却很少听到中医正面的回应,因而在老百姓中造成了一定的负面作用,极大地影响了中医的信仰与传播。因此,时下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理直气壮地宣传中医的科学性、实践性和经验性。

众所周知,中医有几千年的实践经验积累,有着万种以上的中医古籍记载,还在使用着数千种自然药物,以及可供参考选择的数万种药物配伍使用方案(方剂),所有这一切都是中医科学的证据。

更何况,中医揭示的脏腑身形、气血津液以及寒热虚实等生理、病理变化情况,都是外可度量、内可剖视的结果;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虽然手段有些原始粗放,但出发点和旨意与现代医学的理化光电检查几乎完全一致;中医的辨证论治虽然有些“以意为之”的成分,但决不是凭空臆断想当然的裁判,因为分析的是病机,把握的是关键,参考的材料为四诊所获,而治疗的理法方药多为公认的原则或经验。至于中药的应用,从种植、采集、收藏、运输到炮制、加工,以及丸散膏丹的制备、煎煮饮服的规定,每一环都得在实践中完成。

总之,从本质来讲,中医是经验医学,而经验医学的特点就在于它的长期实践性。这一点与古代天文学一样,经验的积累是无数人长期观察实践的结果。宣传中医的科学性,就是要讲清楚中医是怎样看病的,为什么能这样看病,以及中医的优势和特点,一句话就是要把中医治病的道理用最通俗的语言说明白,让老百姓相信中医,喜欢中医。当然,在正面宣传的同时,还要注意对那些丑化中医、贬损中医的现象进行毫不留情的批判,尤其要让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找不到攻讦中医的借口。

第二,要宣传中医的人文传统。中医有着悠久的人文传统,其核心的内容就是对生命的敬重、对患者的关心和对医德的培养。《内经》讲“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而以宝命全形立论;孙思邈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用千金要方名书。还有医家称“医之为道,所以续斯人之命,而与天地生生之德不可一朝泯也。”仁者爱人,中医之所以称为仁术,就在于中医始终把生命放在第一位,对生命的尊严极尽敬畏珍重之心。

正是基于这一点,中医看病是看患病的人,关注的是病人的整体情况,是病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自我内心的各种关系,而不局限于具体的某种病情。这也是中医与西医最根本的差别。孙思邈《大医精诚》集中体现了中医的人文传统。而“精诚”二字,也就成了唐以后历代医家医德培养的基本要求。医疗技术精湛,服务态度诚恳,是每一个中医从业者终生奉行的准则。宣传中医的人文传统,目的就是要高扬中医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实现医疗作风的根本转变。

第三,宣传中医的文化价值。中医药植根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不断吸取中华文化的知识营养而烙下传统文化的印记,同时本身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医药文化不仅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生命智慧,同时凝聚着中华民族特定的精神情感、文化特质和价值观念,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宣传中医的文化价值,根本的目的也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从而增强振兴中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医宣传普及的措施

目前阶段,中医宣传普及的阵地主要在农村和社区,普及对象主要是农民和居民,重点是要把中医的养生治病理念、中医的科学道理、中医的基本常识、中医的突出优势和主要特点,以及中医的文化习俗向基层的老百姓介绍,使老百姓了解中医。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政府主管部门及有关领导要高度重视,要有真抓实干的精神,要有确实可行的政策保障,要有细致长远的规划,还要建立一种长效机制,把中医的宣传普及工作常抓不懈地管起来,把中医宣传日常化、生活化。

第二,迅速恢复或尽快建立乡镇社区的中医诊所和中草药店。采取特殊政策,鼓励、支持中医院校毕业生到乡镇、社区办诊所。或者让中医毕业生先到农村、社区锻炼几年,以充实基层的中医技术力量。也可以让城里的中医轮流下乡,到乡镇诊所干上三五年,以支援农村的中医事业。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中医真正能把根扎在乡镇。

第三,送书到农村、社区。应该尽快组织编写一套农村或社区《中医知识读本》,至少让农村的乡镇干部、中小学教师人手一册,甚至还可以发至村干部、居委会干部。另外,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举办各种中医培训班、学习班,尤其要让年轻人了解一些中医的知识。

第四,要充分发挥电影、电视、广播以及各种报刊杂志等宣传媒体的优势,以中医为素材,制作宣传介绍中医的电影、电视、小说、故事等作品,让中医知识家喻户晓。韩医已有一部《大长今》,而中国迄今为止高水平宣传中医的影视作品寥寥无几,实在有些让中医大跌眼镜。

第五,宣传普及中医要有投入,要把这笔费用纳入国家财政预算,政府要敢于为此买单。农村、社区的中医崛起了,不仅对建设和谐健康的小康社会有利,而且对于降低农村、社区的医疗费用,减少国家的农村医疗负担也是功莫大焉的事。更何况,中医的振兴发展对于提高国人的健康水平,增强国民身体素质,有百利而无一弊。

总之,中医要继承,要发展,就得要让老百姓信中医、看中医。而要让老百姓成为中医的“粉丝”,我们就必须加大中医宣传普及的力度,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社区。农村、社区的中医崛起了,中医的振兴也就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