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学家共同发现水稻耐盐基因

时间
2005-09-12

据科技日报华盛顿9月11日电 中美两国科学家共同合作,发现了一种与水稻耐盐性能有关的基因。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所研究员林鸿萱和美伯克利加州大学植物和微生物学系教授栾升共同完成的这项研究,研究成果将发表在10月份的《自然遗传学》上。

土壤中的盐含量是限制作物产量的关键因素。更好地了解天然作物中耐盐遗传基础,就可能有助于找到更好提高作物耐盐性能的办法。

栾升教授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上海植物生理所的林鸿萱等人最早开始这项研究,后来我们共同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钠盐是土壤中的一种盐类,钠离子对植物生长有害。我们在一种称为NonaBokra的日本籼米中发现了SKC1基因变异,这种基因让钠离子在植物体中不断循环,并让其进入不太重要的植物部位如根部,而不是进入重要部位如叶和茎部,从而保障了重要部位的生长。SKC1基因编码是一种钠离子载体蛋白,而这种载体蛋白质在钠离子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栾升1982年至1985年在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攻读研究生,1986年赴美。他认为,日本NonaBokra籼米中的SKC1基因比对盐敏感的日本粳米Koshihikari的SKC1基因更活跃,即能更有效地将钠离子从植物地上部分(叶和茎)输送到根部,进而将钠离子排放到土壤中。因此,这种日本籼稻才具有更强的耐盐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