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习水案例看县域中药材产业发展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0-04-19

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自身的中药材资源优势,配合大型中药企业和中药现代化发展,并科学地利用我国现有的各种扶持政策,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是县域中药材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几项核心工作。本文以贵州省习水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作为案例,宏观地阐述以上几项工作的核心及解决办法。

分析和把握区域中药材资源及优势

查清野生资源

一个区域内是否具有野生资源,是判断这一品种在该区域内是否适生的第一标准。该品种的适生程度,也决定着该区域内是否适合发展该产业。习水县现有中药材自然资源171科,354属,695种。其中植物类137科,354属,609种;动物类34科,67种;矿物类19种。习水县有重点药材209种。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于上世纪60、70、80年代先后进行过3次大规模中药资源普查。应当根据资源普查结果,从本区域拥有的野生资源中挑选优势品种进行产业发展。

横向对比

将本区域中的优势品种与全国各个产区进行比较,从品种质量、集约度、农民对等种植粮食收入、劳动力、种植历史等方面进行对比后,确定本区域该产业的全国位置。

以习水县为例,习水县是全国三木(杜仲、厚朴、黄柏)药材主产区之一,位于钩藤、何首乌、天麻野生品种道地药材区域带上,金银花(山银花)和半夏也有很大分布,金钗石斛与铁皮石斛野生资源也有一定优势。

提高产区竞争优势

现代中药企业对产品的可追溯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现了大量企业与产区联手打造基地的情况。客观分析中药企业产品结构,尽可能在一个区域内组合中药材品种,为企业建设多品种基地,是减少中药企业在基地建设过程中费用投入和管理投入的最佳模式。

以习水县为例,选择发展金钗石斛、金银花和玄参3个品种,为金陵药业的脉络宁注射液提供4种原料中的3种,增加了习水县的吸引力;借助金银花(山银花)、桔梗、野生夏枯草等品种的资源优势,形成广东省凉茶产品的原料组合基地;同时,将全国供不应求的半夏和钩藤作为习水县的重点发展产品;借助石斛适生优势大力发展铁皮和金钗石斛产业等。

借助政策促进产业发展

我国为了更好地促进全国中药材产业的发展,陆续出台了许多支持政策。扶贫政策有整村推进、重点区域扶贫、实用技术培训等。产区应当大力发展和扶持龙头企业,为产业提供种苗、技术培训及保底收购协议等。

就以上问题,中国药文化研究会、中国民族医药协会、贵州省习水县政府近期共同组织召开了“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暨习水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研讨会”,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中国医保进出口商会及相关企业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会议讨论了《贵州省习水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草案)》,就推动习水县中药材产业加快发展进行了讨论与研究。

习水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可以通过由龙头企业或者农民合作社牵头,进行种苗的采购、复壮、指导种植,以及签署保底协议等,使习水县中药材产业快速、健康地发展的同时,实现农民增收和脱贫。金银花、夏枯草、桔梗等产业均可按此模式操作。如农业综合开发政策中,大力支持发展组培室和大棚建设,以此提高农业产值,从而实现低产田向高产田的转化,产生明显的农业综合开发效益。

我国与中药材产业有关的政策还有很多,如退耕还林、科技示范、标准化种植政策等,这些政策均可起到推动产业发展的作用。如何借助这些政策发展中药材产业,是每个发展中药材的县需要研究的。

与农户建立良好的连接模式

县域中药材产业经济中,形成与农户的连接模式将保障产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以习水县为例,建立的中药材县级农民合作社、林业分社及24个乡镇级分社,是将龙头企业与农户结合的良好模式。龙头企业多是以合作社为主体,与县内或县外的企业形成的各种专业公司。

除此之外,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协会+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协会+龙头企业+农户等,这些模式都可保障县域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毕文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