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人制宜促进乡医教育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0-05-04

聂绍通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自2003年开始,参与了“乡村医生学历教育项目”培养的试点工作,2005年国家教育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六省市试点基础上,正式确定了以“分段式脱产学习加辅导自学及作业练习”为培养方式开展乡村医生学历教育。研究表明,这种方式比较好地达到了培养目的。但在实践中也发现了几种影响培养质量的共性因素,如果在教学、管理上得到重视和解决,可以更好地提高培养质量。

影响培养质量的

共性因素

影响学历教育培养质量的因素,除了知识基础、智力水平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外,还存在一些共性的影响因素。

一是面授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仍有部分学员不能按要求坚持参加面授学习;二是面授结束后的自学阶段,学员缺乏坚持学习的主动性,自学加辅导流于形式;三是学员均有一定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如果知识内容陈旧、师资授课方式单调,难以唤起学员的学习兴趣,学员无法集中注意力;四是许多乡村医生经济收入都不宽裕,脱岗学习带来对收入的影响及支付培训费用上的困难影响了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五是执业助理资格考试的要求不甚适应乡村医生实际需求,如果参加项目学习的学员屡次不能通过考试,也会影响参加学习者的信心。

解决措施

严格纪律要求,促使学员坚持参加面授学习。学员采用“分段式脱产学习加辅导自学及作业练习”为培养方式,安排的面授时间实际并不长,因此,要求学员克服工学矛盾和担心影响收入的短视行为,确保参加面授学习。学校要加大管理力度,除特殊情况,一律不准请假,且累计请假超过三分之一时间者,不能参加学科结业考试,必须补上理论学习,方可参考。

严格要求学员自学阶段完成学习任务。面授结束后,如果没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学员缺乏坚持学习的主动性,自学加辅导将流于形式。因此,在面授结束后,应当结合学科特点布置学习任务,并给予检查指导,跟踪和掌握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例如我们在《中基》诊断学部分的教学中,要求学员在自学期间,坚持记录自己的诊疗医案,至少完成书写30个用脏腑辨证法进行的辨证分析、分型论治的病案,重点写出症状、体征及辨证分析。

根据学员实际,调整教学内容。参与培训的学员都有一定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经验,对于他们的教学,要与其他全日制普通班有所区别。教师授课时既要立足于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系统学习,更要重点强化中医药适用技术的培训和临床能力的提高,注重适用、够用、通用的原则。同时考虑执业医师应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应考能力的训练。

选择优秀的师资授课。优秀教师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证。因为培养对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有较长时间临床经验,学员年龄差别大且年龄整体偏大,纪律观念相对偏淡等特点,在选择给项目班学员授课的教师时应多安排年长、资历较深,特别是有较丰富临床经验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

落实政策,给予经费支持。许多乡村医生经济收入都不宽裕,脱岗学习带来对收入的影响及支付培训费用上的困难影响了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培训承办院校,又必须收取一定的费用,才能保证正常的教学及教学服务、教学管理工作。据笔者调查了解到,部分地方市、县政府未按项目要求配套予以经费补助,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切实落实项目中确定的经费投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减轻他们的负担,使他们安心学习,提高培训质量。

另外,学员都是在岗乡村医生,由于这一群体的工作特殊性,所接触的病源和承担的医疗任务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对通过培训,取得中医专业正规学历教育毕业证书并符合参加国家中医执业助理考试条件的中医乡村医师在考试范围和内容、方式等方面应区别对待,确保一定比例的在职乡村医生能顺利通过考试,增加学员参训和参加执业考试的信心和动力,彰显这一项目的社会意义。

我国开展农村中医药人员学历教育项目,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在项目实施中,各级政府应重视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迫切性,给予一定的经费和优惠政策;承办学校重视教学管理,制订出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学员积极参与培训,认真学习等。这些措施可以加快在岗农村中医药人员的培养,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完善执业资格制度,使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步入良性循环,发挥出更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