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国内国际推进中医药标准化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0-05-26

本报讯 (记者高新军)为加快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和中医药标准国际化进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在北京召开中医药标准化国际化工作座谈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出席并讲话,中医药行业学术团体、部分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有关负责人与专家,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各司办负责人等30多人参加会议。与会人员围绕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面临的形势以及下一步应采取的对策、措施等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于文明提出,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要按照政府规划、专家指导、加强协调、完善制度、专业制定、分类实施、创新机制、找准抓手、先国内、后国外的工作思路,遵循服务需求、务求实效、成熟制定、突出重点的基本原则,协调处理好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标准与全局、标准与服务、标准与教育、标准与科研、标准与基础、现有标准与WHO、ISO标准等方面的关系。强调要加强统筹,考虑成立高层次的协调领导小组,完善我局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机制,并成立局中医药专家委员会。要做好中医药标准化发展战略的课题研究,加强标准研究制定的规范研究。要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社会团体、国际组织的作用,使其真正成为标准研究制定和推广应用的主体。

于文明还分析了目前面临的国际形势非常严峻对我形成的“倒逼”机制和国内中医药发展大好形势的迫切需要,阐述了加强中医药标准化建设、推进中医药标准国际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出中医药标准化有利于学术的发展、传承创新、突出特色优势、适应疾病谱的变化,有利于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专家们认为,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对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振吉指出,中医药标准化的目的是建立最佳秩序、降低成本,保证医疗质量和服务安全,树立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同时打击假冒伪劣。要普及中医药标准化知识,明确标准化目的和意义。国内标准化工作和国际标准化工作同等重要,当前紧迫的是国内中医药标准的研究工作。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刘保延指出,中医药标准化工作首先要做好国内专业化管理队伍、技术队伍和推广应用队伍的建设,加强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尤其是国际标准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湖北中医药大学校长王华认为,中医药标准化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存在认识分歧是正常的。要做好中医药标准化中长期战略规划和“十二五”规划研究编制,重视标准化人才培养,建议在高校设立中医药标准化研究方向,进行中长期人才培养;同时集中培养高层次标准化人才。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余曙光提出,标准化战略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通过标准化推进国际化;在标准制定中,要坚持需要性、实用性、包容性和开放性;在标准推进过程中,应两条腿走路,国内、国际分开,两者互相促进。

国际上中医药标准化的呼声和需求日益高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设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暂定名,简称ISO/TC249)及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修订国际疾病分类中纳入传统医学等,为中医药标准国际化提供了新的平台,但同时一些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争取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权,并在标准制定中有“去中国化”趋势。与会专家提出要在中医药国际标准的建立工作中,掌握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的话语权,既要从国内实际需求出发,又要满足国际竞争的战略需要。

对于中医药标准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基础研究所副所长吕爱平提出,到2020年应基本建立体现中医药特点与规律、反映中医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中医药标准体系,建立基本满足中医药标准化工作需要的支撑体系,推进中医药标准的国际化进程,将一批国内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副司长桑滨生介绍,目前我国已发布实施中医药标准296项,其中国家标准47项,行业标准249项;正在制修订的中医药标准381项,其中国家标准99项,行业标准282项。国际标准方面,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牵头起草了《经穴名称》国际标准草案,并由世界卫生组织审议通过,在国际上产生较大影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王笑频说,中医药在全球广泛传播,各国政府高度重视传统医药的安全应用,WHO传统医学决议敦促各成员国将传统医药纳入卫生医疗体系,ISO、WHO等权威国际组织已将制定传统医学国际标准纳入计划,这些为中医药国际标准的制定带来机遇,但同时也面临国际竞争激烈、缺乏专项经费、国内专家团队不足等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