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合力托起尿毒症患者生命希望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0-06-24

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立医院坚持公益性为前提,以肾友会等形式吸纳社会资助为补充的温岭模式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慈善总会的高度评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温岭模式”能惠及更多弱势群体,体现了公立医院勇担社会责任的主力军形象,是促进社会和谐之举,在现阶段社会保障体系下,尤其在农村最基层值得推广。

王军波

社会救助

“各位肾友,我任金富今天是走着来参加会议的,三年前我想都不敢想呀!”这是在浙江温岭市中医院肾友会第二届联谊会上,49岁的任金富讲出的情深意切的话。朴实的老任一边说一边将印有“恩同再造”的锦旗恭敬地献给来自江苏的爱心企业家戈旭亚先生手中。

时光要回溯到2007年温岭市中医院举行的第一届肾友会。当时的任金富已患病5年,因病痛已失去工作能力,全家老小的生计只能靠妻子收废品维持,困难到连去医院做透析都只能靠家人搀扶着走过来。几年下来,老任借遍了亲朋好友,几乎变卖了所有家产。老任透析次数从每周3次减到2次再减到1次,最后只能10天一次。当戈旭亚先生见到任金富时,他已是万念俱灰,严重腹水、贫血、恶液质,时刻令他濒临死亡。戈先生当即决定长期资助任金富的血透治疗费用。每周3次的正规血透很快让老任体内的毒素得以排出,体质有了明显改善,如今已经基本上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

任金富的起死回生,让戈先生欣慰之余更感受到生命的宝贵与伟大。在这次肾友会上,他再次捐出了10万元人民币,而另一位爱心企业家、上海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孙宪先生也加入到了爱心队伍中来,捐出了15万元。

一群素不相识的人,两岸同胞的情,全场200余位肾友感动而敬重的目光聚焦到两位捐助者慈祥的面庞上。而肾友会的谋划者和发起人、温岭市中医院院长陈福春更是百感交集。

政府扶持

作为一名医者,血透病人那一张张因得不到充分透析而无助、无奈、痛苦的面庞时时刻刻萦绕在陈院长的脑海中。49岁的林夏芬女士,家住温岭市江湾乡,如今已透析7年,欠款达20余万元。全家本以打鱼为生,为支付高额的透析费用,只好变卖渔船与渔具,丈夫、儿子只得外出打工挣钱,81岁的老母亲风烛残年,面对家庭的不幸终日以泪洗面。还有53岁的李素娥女士,家住温岭麻车村,2007年一个寒冷的冬天,她的丈夫因不堪忍受精神与经济的双重煎熬而跳海自杀身亡。因为女婿们无法容忍如此长年累月地被拖累,她的两个女儿也面临家庭破裂的危机。为了缓解窘境,林女士要求减少透析次数,将每周3次,改为2次,结果常常是半夜三更病情加重,被送往医院抢救,不仅没省下费用,反而花钱更多,如今还在痛苦挣扎。

在农村,类似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仍然存在,为了患者少一些痛苦,为了给其家庭多减轻一些经济负担,温岭市中医院的领导陷入了深深的思索。2007年7月,该院决定成立温岭市肾友会,其初衷正是希望通过这一形式吸纳社会捐助,来帮助更多的病人获得更充分的血透治疗,同时加强医患沟通,树立病人之间互助互励的信心。通过两年多的运行,效果已显现出来。但据权威机构统计,尿毒症每年的发病率为2.5/万人,而且逐年呈上升趋势,温岭市有116万人口,按此比例每年新增尿毒症患者近300人。这是无法随意更改或删除的数据,在数据的背后就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一方面既要保障原有血透病人的治疗,另一方面又必须及早筹措,确保新增尿毒症病人都能实现有病可医,有病能医。但这一弱势群体就像滚雪球一样,随着时间推延其数目会越来越大,仅靠民间扶持是远远不够的。

温岭市中医院对血透患者倾注的一片苦心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起初,在本地农保、医保的概念里,血透每周2次也能过得去,所给的报销标准也是一周2次。正是在第一次召开的肾友会上,受邀参会的市卫生、民政、农保、医保、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的负责人,在肾脏病专家的讲解与呼吁中确信尿毒症病人一周2次血透和3次血透“大不一样”,“后者可以大大延长病患的生存时间,可以说,国际上存活20年、30年以上的患者全都是血透3次的。”

于是从2007年开始,有关部门调整了农保、医保政策,把报销标准提高到每周3次、每次120元(社保的报销比例则分别为80%和90%)。本来,患者需要先垫付现金,再去农医保中心兑现,但是考虑到很多病人家庭困难,即便是要掏出这些现金也是捉襟见肘,有关部门干脆直接减去了这个环节,帮病人在医院完成了结算。

医院减免

政府扶持力度加大,医院信心更足。全院上下齐心协力,着力为透析患者打造舒适的家园。医院斥资将原来的血透中心由一层改扩建为二层,分为A、B、C三个区,还设了隔离透析室。机器由最初的2台增加到现在的50台。并专门从南京请来了从事这一行已经20多年,曾师从工程院院士黎磊石教授的肾脏病专家程向明出任医院的肾脏内科主任。

程主任太清楚血液透析对于尿毒症病人的重要性了。在日本每100万人口有800多台血液透析机,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每100万人口约有120台透析机,而温岭市仅有72台血液透析机,相当于每百万人口只有60台。而目前温岭全市在治疗的尿毒症病人有300人之多,那是一条条等待救治的鲜活生命。

温岭市中医院继续添置新设备,医院还全面下调了病人的透析费和其他治疗费。对于居家较远的病人,一律实行全程免费接送,免费午餐。2007年以来借助肾友会平台,推出充满人性关怀的血透患者赴沪杭透析旅游活动,血透病人在血透中心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与全程陪同下,登上海东方明珠塔、金贸大厦,游外滩、西湖;在沪期间肾友们还享受上海医院提供的免费血透,开阔了病友的视野,也增强了他们回归社会的信心。

浙江省制定的透析收费标准是每次400元,温岭市中医院帮助困难病人每次减免80到100元。考虑到一个病人一年至少透析156次,为他们省去的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去年,温岭市中医院仅血透费这一块就减免超过130万元。温岭市中医院的示范作用,也带动了市级其它医疗单位的同步惠民措施,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本市血透患者的经济负担。现在,温岭市尿毒症病人的透析费用已降至全省最低点。

温岭模式

政府部门、公立医院、社会慈善三方形成合力,为温岭市尿毒症患者托起了生命的希望。陈院长为四类人算了一笔账:

按照省里每次400元的标准,一个尿毒症患者每年所需血透费用约为62400元。在医院让利和有关部门的新政策之下,每年参加新农合的低保户,个人承担部分只需4160元;参加新农合的特困户,每年自己承担16120元;单纯参加新农合、既非低保户也非特困户的,个人承担约31200元;社保人群,每年约自己承担4992元。

2009年,浙江省农村居民年均收入已超过万元,但这笔高额的血透治疗费用对不少患者及其家庭来说仍然是相当沉重的压力。新获赠的25万元善款,是很多困难患者的及时雨,温岭市中医院将会很快落实到具体的受助人员。有了这笔钱,他们当中最困难的一批患者至少今年无后顾之忧了。

为了能继续扩大肾友会的基金,陈院长甚至跑到北京,找到了中国第一慈善家李春平寻求帮助。李春平先生听后很有触动,并表示将实地查看了解情况。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慈善总会的领导同志,在听取了具有温岭特色的透析病人医疗服务与筹资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专题汇报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温岭模式”能惠及更多弱势群体,体现了公立医院勇担社会责任的主力军形象,是促进社会和谐之举,在现阶段社会保障体系下,尤其在农村最基层值得推广。

温岭的这种模式可总结为: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立医院坚持公益性为前提,以肾友会等形式吸纳社会资助为补充。这种温岭特色的路子一定会越走越宽,越来越多的病人会享受到新模式带来的春天般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