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医私人诊所成为便民之窗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0-07-16

韩天助 吉林省梨树县

贵报2010年6月16日刊载的《不应忽视传统中医发展模式》一文,笔者拜读数遍并与县内资深的老中医们座谈,一致认为文章说出了中医人的共同心声,是中医人企盼许久的佳音!文章指出了中医的发展方向,其一就是放开中医私人诊所。笔者认为这是利国利民的好路子,兹将本人从在公立医院工作到开私人中医诊所行医的经过写出来,以说明其观点的可行性。

笔者拜师学习中医7年后,于1960年出师考试合格,分配到乡镇卫生院行医,那时治病既用中药也用西药,病治好了不知咋好的,治不好也不知是啥原因,“稀里糊涂”干了近20年,没能总结多少中医临床经验。在1979年参加国家中医药人员选拔考试合格后,调到县中医院工作至今临床全用中药,西药不开一针一片。其间临床疗效得到患者的认可,1999年退休后,由于院领导挽留一直工作到2009年10月。

退休后曾有多家医院高薪聘请,均被我婉言谢绝。去年10月初我“不声不响”地申请开办中医诊所,11月初当诊所被批准后,消息“不胫而走”。人们都纳闷,既然不为挣大钱,为啥去开诊所呢?

在医院为我饯行时,我对同事们说:“政府历来重视中医药事业,使中医有了生存空间,但中医不能满足现状,要为人类解除病痛,甚至解除现代医学无法治愈的病痛。所以,中医人除中医医院外还需要有个与中医药特殊性结合更紧密的用武之地——中医私人诊所。”

诊所开业前,我持友人介绍信函亲自到河北省安国进药。我行医以来非常重视饮片质量,笃信先贤徐灵胎谓:中医治病就是“用兵(药)除暴(病)”的说法。认为如果中药伪劣,再有“能耐”的中医治病也难有效。

我进药的条件:一是药材纯正,伪劣的一概不要;二是要遵古炮制,自己开诊所更不能让劣质中药砸了中医这块牌子。药商对进货的条件一一承诺。另外,我又按病“各取所需”,如当归进了归身、归尾、全当归;柴胡治病广泛,是中医治病不可或缺的“圣”药,我强调要正宗野生的北柴胡。另外,我还进了好久未见的真秦艽、东阿阿胶……这下子可把我乐坏了,说:“这样的药再治不好病,就怨自己学医不成啊!”

在回家的路上,我脑海里闪现一幕幕往事:因饮片质量差曾和院领导闹过“半红脸”;训斥药房分药不匀、抓药漏药、该捣的不捣、该炮的不炮……因我懂中药经常“挑三拣四”的,药贩子以为我要“敲竹杠”,曾晚上敲门送礼被我拒之门外。

药进回来后,我把调剂员叫到身边,把我当年学徒时“拉药匣子”(抓药)的规矩告诉给他:把抓药时需先煎、后下、包煎、烊化、捣碎等饮片的名称书写上墙,并强调称药准确、分药均匀、单味摆放、照方核对等等,明令他必须照办不得草率行事。另外,如三七、水蛭等轧成细末冲服,这样治病既有效还能减轻患者负担。上述对饮片和药房的要求在公立医院是很难做到的。不能让“中医亡于中药”呀!

开业前两天,朋友们给我出谋划策:开业时放鞭炮、唱二人转、请电视台录像……我“力排众议”做出不请客、不收礼、不大造声势的决定。但在县报上发个广告:一、告知患者诊所地址;二、虽然治愈若干顽疾,但“未能尽愈诸病”;三、当真中医,用真中药,做振兴中医事业的人。

开业近七个月,进药、管理全权自主,又得到患者的好评:认为我的诊所药真、干净、疗效好、价格合理、看病不用挂号排队。有位患者燥咳,输液10多天不愈,我开桑杏汤5剂,只收22元钱就治好了她的病,她高兴地说:“现在花三十块、二十块钱就能治好病的‘地方’不多了。”患者的好评就是对中医诊所的认可,能为百姓做点事情也体现中医人活着的尊严、价值。原先我在医院看病时效果如何不甚经心,认为患者是奔医院来的;而今,到诊所看病是奔中医诊所这块牌子来的,把健康甚至生命委付给中医,我深感责任重大。认为中医人要与中医盛衰共命运、同忧乐。有时用药疗效不好我就经常“挑灯”翻阅医籍资料,并找出蒙尘许久的“四部经典”,有空就温习其中的重点条文,以备临床不时之需。

笔者借用《晏子使楚》“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道理来比喻中医就像橘一样,要让它结出甘甜的硕果奉献给人,就要给它适合生长的土地、水土等条件,反之就会结出苦涩不能食用的枳。所以适合它茁壮成长的中医私人诊所是不能或缺的。

目前,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为了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在审批私人中医诊所时还不是一路“绿灯”。笔者恳请尽早放开中医私人诊所,使之成为中医药造福于民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