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对待三伏贴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0-07-21

本报记者 高新军

7月19日,头伏第一天,京城各大中医院人潮涌动,医院周围更是交通拥堵。套用一位的哥的话,“难不成今天看病不花钱?”而大多数市民都知道,今天各家中医院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即三伏贴)活动。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整体发展环境的趋好,老百姓对中医药愈加认可,像三伏贴、三九灸等方便易行、具有传统中医特色的疗法开始受到大众追捧。7月19日一天,仅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以下简称广安门医院)就有21296人接受贴敷,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以下简称东直门医院)也有12000余人。除北京外,全国各地中医院不少都开展了三伏贴,而且都门庭若市。就连一些综合医院也纷纷加入到了三伏贴的大军中来。

就在这一派“热”象中,专家提醒,三伏贴有适应病证,百姓应理性对待,不能盲从,而开展三伏贴的医疗机构应该规范贴敷,要以辨证为基础。

医院:场面火爆秩序井然

7月19日上午,记者上了一辆出租车,打算去东直门医院采访。司机一听就皱起了眉,“今天去东直门医院,肯定堵得不得了。”果不其然,医院周边堵得水泄不通。

东直门医院共有呼吸科、推拿科、儿科三个科开设了三伏贴。挂号处也设了3个点,每个点都排着长队。该院副院长刘清泉告诉记者,“今天天气比较凉爽,老百姓排队秩序很好。去年天气特别热,人过于集中,排队时间过长。因此今年医院总结经验,提前两个月开始预约,甚至有人在去年贴完后就预约了今年的。”

刘清泉介绍说,东直门医院当日共出动包括实习生在内150余人参与贴敷。尽管贴敷的技术要求并不高,但每科都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亲自上阵。东直门医院所用贴敷药分1号、2号、3号,根据病人不同情况,因人制宜,在辨证的基础上选穴选药贴敷。

早上不到8点,广安门医院已经是熙熙攘攘,医院行政人员和保安都在现场维持秩序。广安门医院贴敷人数逐年增多,为了避免人多拥挤出现意外,医院早在几个月前就开始预约。但大部分人是现场来排队的,总共预约的人数大约有七八千。

此次该院开展贴敷的以呼吸科为主,同时还有儿科、耳鼻喉、风湿等科室。贴敷所用的冬病夏治消喘膏是该院的院内制剂,已经在临床使用60余年,医院当天准备的2万多份药所剩无几。

前往北京中医医院贴敷的人同样爆满,医院特意将多功能厅腾出来,用作小儿贴敷的场所。怕老人排队等候时间过长太累,医院还特意添置了很多小凳子,供排队老人使用。

记者发现,这几家医院都免费提供中药清热饮和防暑降温汤,供老百姓服用。当天下午,尽管北京下起了雨,但各医院贴敷的人依然络绎不绝。

相比大医院的火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虽然也开展了三伏贴,但门可罗雀。记者走访了北京市西城区和海淀区的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现贴敷点冷冷清清,无人过问。医生表示,上午还有附近居民前来贴敷,下午就没什么人了,“总共也就几十个人”。

百姓:贴敷有效但欠缺引导

在广安门医院,刚做完贴敷的常老爷子告诉记者,自己有多年的慢性支气管炎,以前每到冬天就犯,很痛苦。2008年,在邻居的介绍下到广安门医院来做了贴敷,当年冬天就没犯病。当时还没敢肯定是贴敷的效果。2009年又做了贴敷,冬天还是没有犯病。这下他相信了,三伏贴的冬病夏治确实有效。今年特意早早预约赶来贴敷了。

秦女士特意请假带着儿子到东直门医院来贴敷。她说,孩子有哮喘,每次发作都很可怕,虽然有西药能缓解症状,但无法根治。看到电视上介绍冬病夏治可以防止哮喘发作,她去年就带孩子来贴过。“效果的确很好,冬天我们家长不再提心吊胆了!”

排队贴敷的人群中不仅有老人、小孩,也有不少年轻人,林小姐在一外企上班,“三伏贴很流行啊,我想来试试,看贴一贴能否改善我的睡眠。”在东直门医院,记者还发现一位外国小伙子在排队。他说他来自德国,以前听说过中医,也很感兴趣。他不明白什么是三伏贴,但想尝试一下。

记者采访时发现,不少人并不清楚三伏贴到底适用哪些病。甚至有位胃病患者也来贴敷,他以为贴敷“包治百病”。而另有一部分人尽管知道三伏贴主要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但也误认为贴敷就能根治哮喘。像上述因为好奇来尝试三伏贴的也大有人在。

当记者问到为何大家宁可排几个小时的队在大医院贴敷而不去社区医院贴时,有人表示对社区医院的技术不放心;有人是大医院的老病号,觉得医院对他的病情更了解;而相当一部分则不知道社区医院也有三伏贴。

候大妈就是广安门医院的忠实“粉丝”,“我看病几乎都在广安门医院,每年都在这儿贴敷,其他地儿我不放心。”

大多数人认为,医院、媒体应该担负科普的义务,告诉老百姓,贴敷到底对哪些病有效,什么人适合贴,什么人不适合。

专家:理性看待需辨病辨证

三伏贴到底能治什么病?有什么效果?刘清泉介绍说,贴敷主要针对呼吸系统疾病,重点在于预防保健,能够缓解病情,降低发病率,属于中医治未病的一种手段。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COPD)、儿童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病及体虚易患感冒者,适用三伏贴。但贴敷前要辨证,只有虚寒体质方可进行贴敷。贴敷的同时再配以中药熏洗和手法按摩,对于骨关节疾病也有一定作用。

负责广安门医院三伏贴活动的呼吸科主治医师刘世刚讲述了三伏贴的来龙去脉。他说,“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其原理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三伏贴源自清代《张氏医通》记载的白芥子发泡疗法。药物以麻黄、白芥子、甘遂等辛温散寒的药为主调配而成,分别在头伏、中伏、三伏的第一天将药膏贴于后背肺俞、心俞、膈俞等穴位,以提升阳气,。

为何要在三伏天贴敷呢?刘世刚告诉记者,古代历法算伏天,以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头伏第一天。所谓庚日即干支纪年法中当日的天干为庚。“比如今年7月19日为头伏第一天,这一天用干支纪为庚午日。”古人认为,阳干之庚为肺金,庚日贴敷可补肺气。10天为一伏,天干有10个,中伏第一天也为庚日,由此类推,三伏第一天同样是庚日。因此,贴敷选择在每伏的第一天是为了与天时相应,激发体内阳气。而一天之内,白天阳气盛,因此白天贴敷好,晚上不宜贴;而白天又以上午最佳,因上午阳气初升。因为每伏的第二天为辛日,辛也属金,所以这一天也可贴敷,但辛为阴干,效果较庚日稍差。中医认为肺属金,因此贴敷对于肺系疾病效果较好。“而骨关节病等其他情况不一定非要选择庚日贴敷。”

哪些人不适合贴敷呢?刘世刚说,哮喘急性期的患者以及出现咳吐黄痰、咯血者,还有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妊娠期妇女等均不能贴敷。“现在亟需向老百姓做科普,哪些病适合,哪些病不适合,不能跟风盲从。尤其是非虚寒体质的人前来贴敷的也不在少数,这必须避免。”

东直门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徐荣谦表示,儿童贴敷更应规范理性,贴敷时间比成人要短。因为儿童皮肤娇嫩,药物吸收快,效果也较成人要好,贴敷时间一定不能过长。此外,在贴敷期间,儿童最好不要食用海鲜等发性食物。“三伏贴主要还是针对的呼吸病,目前老百姓对于三伏贴效果的认识不够,以为三伏贴什么病都能治,而且有些人期望值太高,希望通过三伏贴根治。这些认识都亟需纠正。”

刘清泉表示,对于三伏贴的临床效果观察有一定困难,因为见效需要半年甚至更久的过程。目前,东直门医院已纳入1000多例观察对象,开展为期三年的追踪观察,了解研究三伏贴的确切疗效。

对于三伏贴的操作,专家均表示,三伏贴操作相对容易,只要辨病辨证准确,贴敷都没问题。而今年北京市不少社区医院都是从广安门医院进购的消喘膏,因此,无论是在大医院还是在社区贴敷,效果应该都是一样的。

对于一年比一年火爆的三伏贴,专家们一再强调,百姓和医院都应该理性对待。

·链接·

“三伏贴敷”疗法,是据《内经》“春夏养阳”理论,通过中医辨证取穴,利用夏季三伏天人体阳气旺盛的有利时机,在人体穴位上敷贴药物,以辅助鼓舞人体正气,增强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传统中医特色疗法。由于确有疗效,千百年来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该疗法主要适用于治疗多种反复发作及过敏性病症,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体虚感冒等宿疾。体质虚弱,中医辨证属于慢性虚寒性的病证。贴敷时间为6月22日(周日,夏至)至8月8日(周五,立秋)。每隔10天敷药一次,每疗程3次。最好是每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对象为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敷贴期间禁食生冷、油腻、辛辣之品。一般连续贴敷三年以上,上述疾病大多能够明显减轻症状,或可减少发病。

在此,我们提醒广大患者,不是所有疾病都适合用“三伏贴敷”疗法,切勿盲从。医院和媒体也应担负起责任,应向患者说明其适应症,引导百姓正确对待“三伏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