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振兴宁阳中医药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0-08-13

张绍学 陈福胜 许延平 山东省宁阳县卫生局

近年来,宁阳县紧紧围绕“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的工作思路,以“纵向争第一,横向做表率,空白常填补”为奋斗目标,推动了全县中医药工作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

政府主导,完善政策,为中医药工作开展提供保障

县政府成立了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通过管理部门与各级医疗机构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贯彻落实全市中医药发展大会精神。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等10余个政策性文件,从而强化了组织保障、机制保障、政策保障和经费保障。积极引导农民群众主动选择中医药疗法;鼓励医疗机构与中医师开展中医药服务;加大中医药参与新农合力度和报销比例,有力地促进了中医药工作的开展。

健全网络,提升功能,为中医药工作开展搭建载体

按照“强龙头、壮枢纽、固网底”的发展思路,构建了三级联动、稳步推进的中医药服务新体系。

一是加强中医院建设,突出“龙头”作用。县中医院始终把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作为核心任务。积极实施“卫生强基工程”,发挥全县中医技术指导中心作用,定期派专家轮流到乡镇卫生院坐诊、会诊、讲课,言传身教应用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方法,指导中医适宜技术应用,促进全县中医药工作的整体推进。2009年,县中医院专科病房楼被省发改委列为重点扶持项目,总投资370万元,建筑面积2780余平方米,近期即可投入使用。今年针灸推拿科又被列入省中医药提升服务能力特色专科建设项目。

二是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突出“枢纽”作用。各乡镇卫生院认真落实“3个1/3”(即:中医门诊人次不低于全院门诊人次的1/3,中药收入不低于药品总收入的1/3,中医药治疗总收入不低于业务总收入的1/3)的中医药指标,不断加大中医门诊、针灸推拿科、煎药室、中药库、中药房等建设,配齐中医诊疗器具,增加中药品种,增强服务能力,积极开展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创建活动;积极开展争创“宁阳第一针灸推拿科”活动,结合各自实际,拓展针灸、推拿、拔罐等一系列质优价廉的传统医疗服务项目。

目前,11处乡镇卫生院均达到“中医门诊、病房、药房、药库、煎药室、中医人员”的“六配套”要求,中医药特色卫生院建设率达到100%,中医床位数均达到总床位数的5%;都配备了自动化煎药机,各单位针灸推拿科建筑面积都达到40平方米,设置8张以上床位。

三是加强村卫生所建设,突出“网底”作用。农村卫生所处于防病治病的前沿,是基本医疗保健体系的“网底”。为此,宁阳县始终把卫生所建设与发展基层中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创建中医药特色卫生所(站)活动,对村级中医药工作提出“大家动起来,科室建起来,药匣满起来,药方开起来,药香飘起来,针罐用起来,身体好起来”的工作要求。

每个卫生所均设置中医理疗室,配备中药橱、针灸推拿床、神灯、针灸针、电煎药锅等设施设备,并认真开展工作。县卫生局印发了《关于推广中医协定处方的通知》,规定所有的卫生所要能运用中药饮片或中药固定成方、中医协定处方、理疗、中成药的方式,为群众提供方便可及的中医药服务。目前,有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分别达到了80%和90%。

四是加强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突出“特色”作用。县一院、县二院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切实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印发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的通知》要求,加强中医科、中药房和煎药室建设,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县一院开设27张中医床位,县二院开设12张中医床位,中医床位数均达到总床位数的5%以上,中医门诊开设3个以上。

五是加强医疗集团建设,突出“协作”作用。宁阳县率先在全省组建了以县一院、中医院、县二院为主体,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共同参与的医疗集团。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梯级协作的思路,县中医院与集团内11处乡镇卫生院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实行患者“通治”、专家“通享”、设备“通用”、技术“通行”的协作模式,共同开发新技术、新项目,使中医药成为集团成员单位重要的诊疗手段。

强化内涵,优化服务,为中医药工作开展夯实基础

今年,为认真落实医改工作重点任务,贯彻好省市中医药发展大会精神,重点解决好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思路问题,我县着力破除思想观念上的条条框框,破除阻碍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束缚。

一是加强中医药特色建设,打造中医药服务品牌。实施“科室专科化,专科品牌化”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中医药特色专科创建工作。各医疗单位按照《宁阳县重点中医专科(病)建设标准》积极开展重点中医专科建设,着力打造10个优势明显的县级重点中医专科,培育形成宁阳中医药专科品牌,在全县逐步形成一批中医专科、专病梯队。

县中医院加强国家级特色专科建设单位针灸推拿科的建设;规范管理省级重点中医专科肛肠科;壮大市级重点中医专科周围血管疾病科和骨伤科。在此基础上,培育哮喘病、糖尿病、肝病等新专科,初步形成新的拳头科室。

二是加大中医药人员培训力度,强化中医药技术支撑。首先,组织各单位分管院长和中医药管理科主任培训,提高了中医药工作管理水平。其次,抓好中医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制订印发了《宁阳县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计划的通知》,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培养农村实用中医药人才,分批次安排86名中医药人员到省、市医院进修学习或报名参加自学考试。组织465名乡村医生参加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再次,抓好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培养工作。选拔30名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60名基层优秀中医培养对象重点培养、动态管理,并定期组织举办名医系列讲座,以带动中医药人才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此外,开展中医“病、方、效”协作研究,系统整理研究宁阳县名老中医专家常用技术方法、诊疗经验和技术专长,形成规范,传承推广。探索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中医药师承教育模式,鼓励支持老中医带徒,丰富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方式和途径。为全县10名副主任中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每人选拔1名弟子,进行传帮带,使老中医药专家的临证经验以及独特的技术、技能得以传承和发扬。

三是实施中药产业化,促进中医药工作全面协调发展。针对宁阳县中药产业发展比较缓慢的现状,县卫生局积极与山东药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协商,引进中药材种植技术。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规定各乡镇在县卫生局总体布局下,分别建立1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并制定中药材培育基地的鼓励扶持政策,引进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逐步扩大种植规模。

待条件成熟时,建立中药饮片厂,逐步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效益,地产地销加外销,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中药成本。目前已种植丹参、菊花、牛蒡、大青叶等共计1500亩。计划用3年时间建成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促进中医药工作全面协调发展。

四是加大适宜技术推广普及力度。全省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启动仪式在宁阳县举行后,我们抓住率先试点的机遇,迅速组织县内中医药专家编写《中医适宜技术50项速记口诀》、《中医适宜技术50项解读》,刻制VCD光盘,免费发给基层卫生技术人员。

组织有关中医药专家,结合宁阳县实际,从临床常用中成药、省中医适宜技术50项中筛选了部分中医协定处方,在全县村卫生所推广;制定了《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考核标准》,定期组织督导检查,严格落实奖惩措施;定期举办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截至目前,共举办培训班52期,共计培训288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