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现代化要尊重中药本性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0-09-16

本报记者 王梅

中医药走出国门后,其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民众的认可,中药现代化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近日,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举办的2010年度中医药发展论坛第四讲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药及天然药物化学专家姚新生强调,中药要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发展现代化与国际化,必须抓好现代药物和中药双重特性研究。

中药的复杂性

决定其研究难度大

姚新生说,中医药传承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在和疾病做斗争过程中,通过以身试药,逐渐积累了一些对药物、疾病的认识,然后通过言传身教,师学相传,慢慢积累传承下来的,这样传承下来的东西有一个特点,就是真伪混存,良莠不齐,未知的东西、需要研究的东西非常多。

最近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日益增多,注射剂问题最突出,引发群众对中药产品的信任危机。针对这一问题,姚新生认为,这跟中药的复杂性有关。

中药的复杂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分复杂,二是作用复杂。一味中药可能含有上百个化合物。中药进入市场流通后,需求量增大,道地药材又受各种环境、生产因素的影响,成分更加复杂。即使同样一味中药,也会因为种类、产地不同,所含成分也有差异。

中药很少单用,中药复杂,中药方剂就更复杂了。姚新生说,成分之间可能有相辅、相加、相乘的作用,但也可能有相反、相克、相左的作用。没有充分比较研究之前,就主张用中药的某个成分代替整个中药入药或认为所有的中药方剂只有保持原汤原药、原汁原味才是最好的观念都是不正确的。

作用机理和物质不明是

制约中药现代化的两大瓶颈

针对当今西药流通更为广泛,而传统药物主要还在国内销售的现象,姚新生认为这是因为传统药物临床疗效多停留在经验医学的报道,缺乏循证医学的现代临床试验数据和结果,其效果的普遍适用性难以为国际医学信服。

很多产品作用机理和作用物质等科学内涵不够清晰,“说不清,道不明”,难以建立起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质量监控标准及监控措施。此外,还存在着对产品主治说明深奥难懂,生产厂家过多、过乱,质量监控标准和保护制度不统一等障碍。

中药现代化必须具备

现代药物和中药双重特性

姚新生说,中药现代化势在必行,一定要抓好现代药物和中药双重特性研究,让中药具备现代药物必须有的“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要求,同时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复杂体系的特色。

他认为抓好两个属性,前提是要阐明中药作用机制以及相应的作用物质基础,揭示其防治疾病的作用机理,力求找出作用靶标。揭示与其功效相关的作用物质基础及量效关系,制定其含量标准,确保产品的有效性;揭示与其不良反应相关的作用物质基础,如果有不良反应,要把作用物质基础找出来;在揭示和不良反应相关的作用物质基础上,探讨量毒关系,制定其含量限度,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在对多批安全有效产品的化学指纹图谱相似度考察基础上,制定适应的相似度波动范围,确保产品的稳定、可控。

在阐明中药作用机制以及相应的作用物质的基础上,经过研究、加工,把有效的、正对一个靶标上对同一疾病有调控作用的成分保留下来,把和它作用不一样的,作用在其它靶标上,对病人可能有干扰的成分去掉,使中药既具有现代药物必须有的属性,又保持复杂体系的特色。

中药现代化研究

应先从经典方剂开始

姚院士说,中药现代化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医学、药学、化学、生物、信息等多各学科。需要调动一切力量,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允许多种研究模式共存,共同促进中药现代化。

他认为,中药现代化研究,可从已经批准生产、临床应用、市场流通较广泛的中药产品入手,选择临床基础较好,特别是经典方剂产品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结合中医的理论和临床经验,采用现代科学方法,揭示中药作用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阐明中药的科学内涵,建立有效的中药研发、生产监控和质量保障体系,逐步推进中药的标准化、规范化,进而实现中药的现代化。

他还说,以中药复方为对象,构建分离馏分样品库的工作已经开始启动,必会对阐明中药的科学内涵乃至自主创新药物研究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