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钉螺孽生地遥感监测研究获奖

时间
2006-04-03

据中国医药报陕西讯 一项全军“十五”指令性课题“华东地区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孽生地遥感监测研究”,由第四军医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和南京军区联合,经6年刻苦攻关现已结题,并荣获2005年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应用地统计学原理(一种特殊的半变异函数原理)与方法,分析了钉螺分布的空间特征,建立了钉螺分布的遥感预测模型,从而可快速准确地预测钉螺孽生的分布状况。

血吸虫流行于我国长江沿岸及其以南的多个省市地区,近年来,疫情虽有明显降低,钉螺面积减少,但有些地区疫情仍呈回升势头。为探讨我国局部地区血吸虫钉螺孽生的监测新技术,早在1998年,四军医大就将血吸虫钉螺孽生遥感监测研究,确定为学校流行病学的创新课题,并获得了全军“十五”指令性课题资助。课题组组长、流行病学专家徐德忠教授、张治英博士等研究人员十下江南,调查血吸虫流行及钉螺分布现状。他们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及相关空间分析技术,研究钉螺呈聚集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环境景观因素(如气温、温度、日照、土壤及水系等)与钉螺分布的关系,探讨低、中、高不同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在监测中的应用,应用地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建立了钉螺分布遥感预测模型,从而获得了第一手精确的血吸虫病研究结果:建立了华东地区钉螺分布的地理信息系统,发现孽生地钉螺分布存在空间自相关性;获得了一批钉螺分布与环境因素的资料,如江滩活螺密度与1~2月份平均气温呈正相关性(P<0.05),87.5%的钉螺孽生地分布在距水体500米范围内,不同土壤类型中钉螺分布不同(灰潮土钉螺密度为1.16只%框,紫色土为0.83只/框,黄棕土为0.31只/框),78.9%钉螺分布朝东南方位,温度和缨帽转换-湿度指数与活螺密度呈负相关性,地表湿度、标化植被指数、缨帽转换-亮度、缨帽转换-绿度指数与活螺密度呈正相关性等。

专家评审认为,该成果有着很强的创新点:应用GIS及空间分析技术,在国内首次探讨了局部地区土壤类型、水系分布等景观要素与钉螺孽生分布的关系,为快速确定钉螺孽生分布危险地区的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国际上首次应用地统计学原理与方法,分析钉螺分布的空间特征,并用其建立了钉螺分布的遥感预测模型,从而大大提高了对血吸虫病及其钉螺孽生地预测的广泛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将为我国血吸虫病疫区的经济开发、新农村发展及人民健康发挥极大的服务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