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小息肉仍有必要摘除

时间
2006-04-11

据中国医学论坛报讯 美国Butterly等报告,直径5~10mm结肠息肉存在显着的病理学变化,需要内镜摘除以防止癌变。[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6,4(3)∶343]

直径<10mm小息肉的病理学意义尚不明确,尤其是对直径为5~10mm小息肉的病理意义一直存在争议。

研究者回顾性分析了3291例因乙状结肠镜发现腺瘤或有结肠直肠癌家族史而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对发现的所有息肉都进行内镜下摘除并送病理学检查。

共发现了1933个小和微小腺瘤样息肉。直径5~10mm的小息肉中,高度不典型增生、癌变和25%以上绒毛样改变等严重病变发生率为10.1%;直径≤4mm的微小息肉中,严重病变发生率仅为1.7%。严重病变中20%为管状腺瘤。

直径5~10mm小息肉的癌变率为0.9%;直径≤4mm微小息肉未发现癌变。在107例患者中发现了有严重病变的2~10mm息肉,其中93%是由于先前乙状结肠镜检查发现腺瘤来就诊者。

传统上,大于10mm的息肉需要切除,但该研究结果显示,更合适的界值应为5mm。直径5~10mm结肠息肉会出现更多的晚期和进展期病变,因而临床意义更大。

点评 结肠镜筛查是预防结肠癌的有效方法,对于直径<10mm的小息肉,其病理学意义一直存在争议,尽管多数研究认为,即使是小息肉,也有约10%可能存在癌前病变甚至已经癌变。近年来,随着仿真结肠镜技术的发展,这一观点再次被重视。目前,临床医师应谨慎使用CT仿真结肠镜代替结肠镜作为筛查手段,因为CT仿真内镜技术目前尚不能很好地显示直径<10mm的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