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两制可解中医院“西化”难题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0-10-18

尹常健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各级中医医院是我国中医医疗机构的主体。但近年来,中医医院“西化”现象严重,有人列举中医医院“西化”的种种表现,认为现在绝大部分中医医院已经不姓“中”,有的甚至完全改姓“西”了,并指出这正是阻碍中医发展的关键所在。

中医医院“西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不能一味地指责,而要用理性的眼光、宽广的视野,正确认识、全面分析,从而寻求对策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中医医院“西化”标准

目前,对于中医医院“西化”在概念上也还没有准确界定。按时下较为流行的看法,一般认为所谓“西化”是指“西医化”。中医医院西化是指中医医院在从事中医或以中医为主的医疗活动中,从总体格局、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专业设置、科室分布及临床诊疗思维模式等各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西医化倾向以及中医的主体地位受到削弱甚至丧失的现象。

有人曾指出:“何谓‘西化’?从本质上说,就是临床思维的西医化,以及由此带来的诊断、治疗上的西医化。具体表现就是‘对症治疗’和‘中药西用’。‘西化’另一个方面的表现就是中医院开设西医科室,从诊断到治疗完全照搬西医模式。”

也有人认为:中医医院是不是西化关键看三条:第一条是在办院指导思想上,是否坚持以中医为主体;第二条是看中医与西医的比重有多大;第三条是看管理模式,重点是看医疗护理文件书写,如果医疗护理文件书写都成了西医的,这所医院就全盘西化了。

以上观点虽不一致,但可以说中医医院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西化倾向,个别中医医院西化倾向还比较严重,必须加以纠正。

韩医医院模式有启发

中医医院西化现象的形成有其历史与现实根源,当我们关注西化现象给中医事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时,自然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寻找真正姓“中”的中医医院范例,从而为我们提供真正有益的借鉴。

笔者认为,目前国内尚难找到真正姓“中”的中医医院范例,倒是在韩国有一家医院算是真正姓“中”,这就是韩国首尔庆熙大学附属韩方医院。该院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完全按韩方医学即中医学模式进行,可以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笔者在1997年11月作为访问学者曾在该院进行学术交流,所见所闻,使人感慨良多。

首先,庆熙大学附属韩方病院的专业设置完全按中医疾病分类法进行,以内科学而言,分为心系、肝系、脾系、肺系、肾系等不同的专业和科室,他们的业务活动也在相关的范围内进行,如脾系内科即相当于我们的消化内科。

其次,韩方病院医生严格遵循中医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尤其推崇韩国古代医学家创立的四象医学理论体系,几乎每位医生都会针灸,病人就诊先下针,后开中药。方剂和中药全用代号,如HK057为补心健脾汤;每味中药又有代号如桂枝为GZI;莱菔子为NBJ; 大豆黄卷为DDHJ;鸡内金为GNG等。每位医生都有一本医院统一印制的方剂和药物目录,医生只要写出处方和加减药味的代号,药局就可以对号配药,这就使医生处方用药只能以经方为主,从而充分体现中医传统治疗特色。

再次,医生只有中药处方权,而不能开任何一种西药,甚至连一片维生素C也不能开,病人如需抢救就可立即转到在同一个院内的西医大楼进行救治,西医院的患者若需中医治疗则转到韩方病院进行治疗。这种一个院落,两家医院,既各自独立,又互相关联的布局使韩方病院得以充分保持传统医药治疗的本色。

由于以上措施的施行,使该医院各项工作步入健康运行的轨道,深受韩国人民信赖,来医院接受韩医(中医)治疗已成为很多人的首选。在医院取得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他们专心研究中医学的经典理论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更由于中医、西医两家医院同在一院内,病人一些必要的西医检查和救治可以及时而方便地进行;而在西医院就诊的患者需要中医治疗时即可随时转韩方医院进行传统的中医治疗。使韩方病院既很好地按中医自身特色和规律发展,同时又与现代医学有广泛的沟通渠道,韩医生学习和熟悉现代医学知识完全是为了开阔视野从而更好地研究韩医,因为他们的评价和考核体系只按韩医的标准进行。该医院的运作模式能否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一院两制是防止“西化”的途径

中医医院西化现象已经对中医事业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引起中医界不少有识之士的广泛关注和忧虑。也有人就解决西化问题开出了不少“药方”,如培养忠诚的从业队伍,坚持中医立院,发挥中医药优势与特色,提高临床疗效和社会认同感等。但如果不对中医医院现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彻底改革的话,则这些意见不过是纸上谈兵,“西化”问题就不可能得到解决,甚至还会有愈演愈烈之势。

笔者认为,借鉴韩国韩医医院的经验与模式,实行一院两制是解决中医医院西化的一种出路。所谓一院两制,其基本格局就是一个医院,一套班子,两套体系,在医院统一领导下,分别设立中医和西医的两套机构、两个部门、两套运作模式。中西医既同属一个医院,又各自独立,以各自的运作模式和机制开展各项医疗活动。当然中医药的主体地位首先应当得到保障,在人员结构、专业规划、科室设置等在比重上都是以中医为主,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恰当比例,西医的功能定位应当是为中医发展保驾护航。

建立中西医两套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使中医从业者全身心投入到中医临床研究,忠实传承中医学术,不断总结新的经验,最大限度地保留好中医特色,发挥好中医优势,而不必受目前体制下科研奖项、论文数量等规定的干扰,他们的任务就是用中医理论指导中医临床,他们也可能需要学习和掌握现代医学知识,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医。

在中医医疗过程中如急危重症需要西医救治则可立即转送西医部,或请西医会诊;而西医治疗过程中有些疾病、疾病的有些阶段或有些环节,需要中医的参与,又可直接请中医会诊或转到中医部;西医医生有时也可能需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中医诊疗方法,但这种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对西医诊疗进行完善。

在这样的体制下,中医和西医按各自不同的评价标准进行考核。因此,他们首先要做好的是各自的本行,“西学中”或“中学西”都是为了完善自我,但这一学习过程又都是自愿的而不是必须的。

一院两制能保证中医药的主体地位不被削弱,能使中医学术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中医的特色与优势也才能得到更好地保留和发挥,从而保留好中医学的纯正基因。

与此同时,中医学又能成为开放的学术体系,因为理论与方法学的创新需要不断吸纳现代医学的新成果、新理念。一院两制又为中西医学术交流和沟通提供了便利条件,中西医既各自发展,又互相补充,既扩大了服务功能,又可提高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从而保证医院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经营,目前各级中医医院都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功能亦较齐全。从业人员绝大部分为中医药院校毕业生,都接受过系统的中医药教育和现代医学的培训,均可熟练地承担中医或西医医疗任务。医院可根据个人愿望与专长及中西医医疗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重新分工,确定中西医不同的研究方向。现有的医技设备、中医药独特的服务设施亦可充分利用,科学分割,合理配置。从人员及设备等物质条件而言,当前各级中医医院实行一院两制是完全可行的。

防止中医医院“西化”,避免中医“西医化”,使中医本色的理论和经验得到系统、完整、忠实的传承,并使之不断完善并发扬光大,从而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有效、更优质的中医医疗服务。这不但是广大中医界人士的神圣职责,也是社会各界对中医发展的殷切希望。而改革中医医院内部的现行体制,实行一院两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