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向深加工挺进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0-10-22

生产篇

“中药材”向“中医药”转轨

“我是福建人,2008年甘肃渭源县招商引资把我的中药饮片生产线落在这里,我们也是全国中药饮片加工领域获得GMP认证的企业。今年我们的产品主要计划打开澳大利亚销路,初步已经达成了500万元销售额的销售协议。”甘肃省渭源县颜裕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颜文高称。

他们研制出来的保健品,虽然销量不大但是利润非常高,因为当地产的当归、党参等中药材的品质要比其他地方的好,距离产地近所以成本低。据了解,目前定西市通过精细化加工而产出的现代制药产品等畅销全国各地,并远销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与颜文高的企业不同的是,甘肃岷县康达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利用超临界提取当归油的民营高科技企业。项目的建成投产,标志着中国当归提取物专业生产基地和出口供应商在当归主产地的真正建立,使驰名中外的岷归在主产地直接实现精深加工增值,将岷归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通过这种新兴技术提炼出来的当归油不仅无污染,还纯度高,目前产品主要销往海外,每千克3000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该公司副总马根和坦言。

营销篇

多个大规模专业交易市场组成药材销售网

在文峰镇的药材市场时,笔者看到偌大的市场里上百种中药材、切片等络绎不绝被南来北往的客户过秤、装车,当天1千克当归头45元的高价让市场上的药贩们喜笑颜开。据介绍,现在,定西市中药材流通体系非常健全,市场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已建成陇西文峰、首阳和岷县“当归城”等6个大中型中药材专业市场,年交易中药材30.6万吨,交易额29.4亿元,其中陇西文峰、首阳两大市场常年交易的中药材品种达500多个,仅大宗品种有130多个,年交易量18万吨、交易额20亿元,成为仅次于安徽亳州的全国第二大中药材专业批发交易市场以及北方大宗中药材的价格形成中心。

“我是附近的农民,自家也种药材,农闲的时候就搞些药材批发的小生意,像我前几天收的这些黄芪,1千克10块多,自己在家加工一下切成片,现在一千克可以卖到15~17元,要是顺利的话,有一天能接到大单,也能卖掉一车,不好的一天也有卖几千克的。”在陇西首阳中药材交易市场一位姓张的药材小贩这样说。

“这个药非常有名,市场上售价也不低,没想到竟然是在这么偏远的小县城制造出来的!”在岷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笔者看到,成批的“杜仲壮骨胶囊”从流水生产线上制造出来。

据了解,甘肃岷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是2002年依法设立的股份制企业,是全省中药材产业化龙头企业。以中成药的研发、生产加工与销售为主,拥有丸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多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为:丸剂2万件、片剂1.8万件、胶囊剂1万件、颗粒剂7.5万件。

“我们厂研制出来的各种中成药现在总共有41个品种89个规格,去年产值达到8000多万元,今年预计能到1.2亿~1.3亿元,采用的原药都是当地产的。”该制药厂负责人杨勤说。

笔者了解到,目前在定西市,类似于岷海制药等中药材精深加工企业数量已越来越多,精深加工方面有中药饮片、中药半成品(标准提取物)、中成药、系列保健、美容化妆品等。

庞大的信息网络支持中药材销售

陇西县属干旱半干旱气候,湿度小,光照足,通风好,所存的药材不生虫、不发霉、不变质,适宜中药材贮存保管,有“天然药仓”的美誉。近年来,随着全县市场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优化和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国内知名制药企业纷至沓来,在这里建立自己的仓储基地,目前已建成上千吨的大型仓储经营企业23家,中药材仓储容积130万立方米,静态仓储能力达15万吨,市值5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药仓”。

一位当地专门从事贩运中药材的老板介绍,陇西之所以成了远近闻名的中药材交易基地,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与这里有很优越的仓储优势有关,现在的药材商贩或者种植户,都能从一些大型仓储企业的仓储信息中找到商机,因为好多仓储企业在全国都有庞大的营销网络,什么药材行情好肯定在仓储量就有反应,我们很多时候就凭借这些信息组织货源。

另外,在陇西文峰、渭源会川、岷县“当归城”均建有“全国中药材信息发布中心”,全方位提供产、加、销、贮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在位于陇西县的中药材信息中心,笔者看到二三十台液晶电脑全部开启,不时有人进来上网查阅,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在信息中心,用户可以免费地查阅到全国多个品种的中药材的最新价格和需求量,这些信息通常在药材经销策略方面起到非常大的指导作用。

据了解,为做大中医药产业,定西市专门出台了《进一步加快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等,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正在规划建设中,为入园企业从土地供应、信贷支持等方面给予最大的优惠和支持。

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曹晖指出,甘肃要做大中医药产业需配套环节支撑,如在产业管理方面,一定要走出之前的认识误区,比如说不能把中药材作为农副产品看待,应作为药品来管理,否则难以标准化管理。就拿做大做强中药产业来说,不仅依靠做点中药饮片就算,还需要有强大的物流体系、仓储体系等一系列配套环节来支撑。

加工篇

粗加工产品要比原药每千克多卖五六元

在渭源县和岷县,笔者看到许多对当归、党参等常见中药材进行初级加工的工厂、家庭式作坊。加工工具简单,几乎没有科技含量一说,尤其是家庭加工坊,可以说是除了切片的工具是机器外,其余全靠手工,但这些不起眼的切片,却给这些加工者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

在岷县茶埠镇岳家湾中药材饮片加工园区的一家农户中,笔者看到4名女工和自称是雇主的女老板一起在一间不到15平方米的加工车间忙碌着,筛选好并清洗过的黄芪被她们用手中的一个镶有刀片的工具瞬间切成均匀的圆片。

“我的固定工人一般是5个,她们每人每天平均可以加工黄芪切片20多千克,就可以从我这里拿到40块钱的工钱。像我进的这些小的黄芪原药,1千克12元,加工成切片能卖17~18元,除掉工人劳务费,1千克自己能赚2元钱,一天也就是200多元的收入。”女雇主说话间也没有停止自己手中的活计。

据了解,在中药材加工方面,目前甘肃省年加工量约为10万吨,占全省药材总产量的20%,加工产值约10亿元。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定西市的陇西、岷县、渭源3县和陇南市的武都、文县。全省约有27家中药材加工企业获得国家GMP认证,其中定西22家。全省中药材已由农户分散的清洗、整理、饮片加工为主,向专业加工企业中间物提取、中成药生产以及系列保健、美容化装品开发方向发展。(余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