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膏方不变味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0-11-19

本报记者 章关春

据报道,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以清宫医案研究成果为基础,由中医专家亲自应诊,并采用地道药材和先进工艺制作膏方。笔者认为,西苑医院严格把好膏方质量关,确保膏方疗效,这也许是京城再掀膏方热的原因。

时下,许多信奉古训“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人们成为膏方消费者。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膏方市场特别兴旺。例如浙江不仅有百姓吃得起的“平民膏方”,还有昂贵的“精英膏方”和“儿童膏方”、“美容养颜膏方”、“祛痘膏方”以及“糖尿病膏方”、“护肝膏方”、“更年期膏方”等个性化膏方。开设膏方门诊的,上至省城大医院,下至个别村卫生室,不少医院还纷纷举办膏方节。

膏方何以火爆,大概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更加重视养生保健;同时,做膏方的利润丰厚,也调动了医疗机构的积极性。应当说,中医膏方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确实独具优势,发展膏方业务,开拓膏方市场,使群众受益,也使医院得益,可谓一举两得。

不过也要注意,如今的假冒、伪劣产品在某些地区几乎泛滥成灾,因而,对于膏方市场也要关注“打假”。如何坚守中医名誉,保证膏方不变味,维护医疗消费者的利益;如何使膏方这朵奇葩长久绽放,应引起有关部门和中医人的重视。因为,眼下明摆着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执业资格问题。开膏方不同于开一般处方,必须具备扎实的中医功底。上海市规定,只有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中医师才能开膏方。笔者以为,应该像上海那样,为确保膏方质量从源头上把关。此外,对开膏方是否精确也要提出要求。杭州一位名老中医说,他一天最多只能开10张膏方。但业内人士透露,也有个别中医一天竟能开出七八十张膏方的,这就难免要开“糊涂方”了。

其次,膏方制作问题。以往,江、浙、沪一带的膏方,或是请经验丰富的药工到家里来现场加工,或是由打出品牌的规范药厂熬制。而如今的膏方,大多是普通膏方加工企业和基层医院代劳,能否按照“一人一方一锅”的规范煎制膏方,尚难定论。

笔者认为,关键还是监管问题。对于膏方开方医师的资格认定,膏方加工制作规范和管理以及膏方价格等,目前还缺乏相关法规依据,缺乏可操作的监管及处罚手段。这就需要有关部门与业界深入研究,切实制定中医膏方管理办法,以便保护、推动医疗机构更好地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