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密集提价为哪般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1-01-21

被称为“药中茅台”的东阿阿胶,真的要卖出茅台的价格了。1月6日,东阿阿胶发布公告称,自2011年1月7日起,阿胶块出厂价上调幅度不超过60%。这是东阿阿胶自2010年以来第5次提价,一年来累计提价幅度逾100%,且本次调价是有史以来阿胶涨幅最大的一次。根据市场测算,此次提价60%后,阿胶块出厂价每千克将达到954元,零售价更将达到1289元。

无独有偶,就在此前一周,片仔癀药业和桂林三金药业在同一天宣布调价——片仔癀从2011年1月1日起上调每粒片仔癀内销价格20元,外销价格上调3.5美元;桂林三金则上调了产品的供货价,其中,三金片为6%、桂林西瓜霜为6%、西瓜霜润喉片为8%。

在整体药价存在下行压力的背景下,面对西药替代品的强劲竞争及消费者对药价的高度敏感,部分中药材为何却频频提价呢?

去年84%中药材涨价

数据显示,东阿阿胶是全国最大的阿胶生产企业,其阿胶年产量、出口量占全国的75%和95%以上。东阿阿胶的提价序幕,是在去年年初开始拉开的。去年1月16日,东阿阿胶上调阿胶块出厂价10%;相隔不到两周的1月28日,阿胶块出厂价再次上涨20%,从432元/千克上涨至516元/千克;5月25日,东阿阿胶又将阿胶块出厂价上调5%至542元/千克;10月11日再次公告,阿胶块产品出厂价从10月9日起上调10%至596元/千克。如果再加上2011年1月7日这次的提价,阿胶块价格又将接近翻番,每千克出厂价约954元。

类似的案例在老牌中药企业中还有不少。2009年初,片仔癀将出口价上调4美元/粒,由16.5美元/粒调高到20.5美元/粒,提价幅度达24.2%;2011年1月1日起,片仔癀提高其产品在国内的销售价至220元/粒,涨幅为10%,出口销售20.5美元/粒,涨幅为17%。云南白药2009年2月5日产品提价,5片装“白药膏”零售价从9.89元上涨至24元,涨幅达143%,出厂价涨至15.6元,上涨高达84%。随后,5种规格的云南白药酊平均涨价10%,胶囊和散剂也分别提价6%。

中国中药协会的数据显示,去年,537种中药材中有84%涨价,涨幅为5%~180%。其中占比28%的品种涨幅超过51%;占比6%的品种逾181%,另有2%的品种超过300%。冬虫夏草、水蛭、松贝母、青贝、阿胶等位列涨幅前列。

长江证券医药分析师叶颂涛认为,去年全国中药材涨价的范围和幅度都为历年罕有。通过对价格传导链条和国内主要中药产品的分析,在原料走高的背景下,品牌企业调价已成为趋势。

价值理性回归?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市场专业委员会主任周雷认为,涨价是多年积累的结果。涨价原因包括产量减少、出口多、国内需求量大、产地遭遇自然灾害和不法商人炒作,“后两者属于特殊情况下的诱因,不会起主导作用。”

“近两年新医改和新农合建设加速,扩大了重要产品的基本需求。这些老牌中药产品的涨价实质上是一种市场价值理性回归的表现。”有专家认为,中药保护品种、独家品种涨价无外乎是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问题不在于是谁在涨价,而是涨价是否合理。

对此,东阿阿胶总经理秦玉峰给出的解释是:阿胶的提价是伴随着客户群而转移的,销售对象从原来的经济实力较弱的广大农村中年妇女转移到具有较强消费能力的城市白领身上,伴随着客户群转移的是销售终端的转移,从覆盖广大农村的30万家药店缩减到以城市为主的3.8万家药店。

尽管阿胶价格一路高涨,但在秦玉峰看来,阿胶的价值仍然没有充分体现。他曾在多个场合拿阿胶与虫草做比较。按其提供的数据,从1985年至2009年,阿胶价格上涨12倍,虫草价格上涨120倍,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涨23倍。秦玉峰认为,阿胶产品近年一直供不应求,旺季断货成为常态,结论只有一个,就是消费者认同这个价格,认同这个价格所代表的价值。

笔者注意到,相对于消费者对不断提价的报怨,投资机构则普遍看好老牌中药企业的投资价值。申银万国在1月5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中预测,2010~2012年,阿胶出厂平均价同比或将分别增长47%、50%和30%,阿胶系列产品的毛利率将从2010年的71.3%,上升到2011年的75.8%和2012年的78.1%。申银万国认为,在阿胶块这一产品上,东阿阿胶未来3年市值有望突破千亿元。

涨价风还将持续多久?

据业内人士介绍,由于对野生中草药生长环境的破坏,使得目前野生中草药越来越少。在正常情况下,野生药材产量不足,可以用家种药材来替代或作为主流原料。但近几年由于多种原因,家种药材的产量也在减少,如:青壮年劳力进城务工,药材生产缺少主要劳动力;药价低、生长周期长、成本高、效益差,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有专家估算,2008~2009年全国药材种植面积较最高时期的2002~2005年减少40%以上。从2000年起,全国药材总产量年均递减20%左右。

一方面,国内外市场需求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无论是野生药材还是家种药材的产量都在缩小,缺口越来越大,中药材市场形成卖方市场,价格的全面上涨就成为一种必然。

不过,并不是所有中药企业都能够通过涨价来转移成本压力。根据基本药物制度的规定,对于进入医保和基本药物目录的产品,价格是受到管制的。但中药独家品种既能够享受定价待遇,又能充分分享进入医保和基本药物目录带来的益处。山东省物价局在2010年12月28日下发通知,规定阿胶、龟甲胶、鹿角胶等产品今后不再纳入政府定价管理范围,价格由企业自主制定,东阿阿胶提价也随即而来。

这场从2009年开始的中药材涨价风潮还将持续多久?周雷认为,由于国家没有出面平抑,预计短期内价格不会下降。“个别品种是天灾和炒作共同作用下而涨价的,上涨幅度不正常,预计会随着来年供应量回稳而价格回落。但大部分可能会随CPI(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的增长而走高。”他说。

事实上,中药材涨价有中药材减产和野生药材大幅减少的原因,但也与我国中药材种植、流通环节的不规范大有关系。中药材种植及流通环节依然处于粗放、传统的状态,已经无法与中药生产的现代化需求相匹配。

周雷表示:“首先,希望将来对常用中药材品种建立国家储备,以便起到稳定价格水平的作用,保障群众正常就医。其次,希望能建立起长效的药材市场供求基础数据的收集、发布机制,让药材生产各环节都有的放矢,更规范。”(刘宝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