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追记皖南医学院优秀教师汪桐教授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1-01-24

汪桐,男,1930年7月生,中共党员,安徽省皖南医学院教授,2010年12月因病逝世,遗体按遗愿捐献给皖南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实验室,作为医学教学和研究用。作为一名德艺双馨的名师和皖南医学院首位遗体捐献者,他用大爱诠释了生命的意义,用神圣的方式续写了教师的荣光,用实际行动表达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追求。

大爱无疆,高风亮节

“我自愿捐献遗体给医学教育事业。首先凡能使用的组织器官、各角膜、皮肤等一律捐献。继而做病理学解剖,将有用的器官做成病理标本供教学使用。最后将遗体转给解剖室供学生解剖使用。在使用完后,将遗体火化,将骨灰交给我的家人。”这是汪桐教授写给学校的遗体捐献申请书,质朴的语言,赤诚的情怀,震撼人心。

汪桐于195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安徽医学院并留校任教,长期致力于中西医结合生理学和经络实质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求学期间,勤奋刻苦,思想上追求进步,积极投身到社会公益活动中去,时时处处发挥着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2004年8月,当安徽省红十字会在皖南医学院建立遗体(器官)接受站时,汪桐教授第一个报名捐献,开启了皖南医学院教职医护员工遗体捐献事业之先河。他用无私的奉献,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生命之歌;用实际行动,体现着“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用一颗爱心,倡导了社会移风易俗的文明风尚;以人格魅力,感召了更多志愿捐献者加入到这个神圣的队伍中来。

严谨治学,工作突出

汪桐教授在科研工作上刻苦钻研,求真务实,孜孜不倦,勇于创新,组建了皖南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研究室,引领学校“生理学”学科获批为全国第二批硕士学位授予点。在50多年的科学研究期间,他不囿于陈规,不拘泥传统,融西医研究与中医研究为一体,在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他提出的“经络实质的二重反射学说”在国内经络实质研究领域独树一帜,奠定了他在经络实质研究领域专家地位,对我国经络实质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简陋的实验室里,总能看见汪桐教授忙碌的身影。为了一个数据,他周而复始,一遍又一遍重新实验;为了设计实验步骤,他常常废寝忘食、通宵达旦。他在对科学精神的不懈追求中,以忘我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摘得了多项科研硕果。他主持了85国家级经络攀登计划项目,在省级以上专业杂志发表论文115篇,参加编写专著10部,其中《现代中医生理学基础》是国内第一部中西医结合生理学著作。他主持的科研项目获安徽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他参与研究的课题获199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等奖。他带领的科研团队荣获安徽省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为人师表,重教爱生

1974年,汪桐教授组建了皖南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他带领教研室教师白手起家,披荆斩棘,使生理学科成为学校特色优势学科。他创新教学手段,自制了生理学教学幻灯片课件和模型教具,在全国推广。他的“强化教学手段,提高生理学实验教学质量”研究课题荣获安徽省教育厅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全国学术会议上,汪桐教授就如何提升生理学理论和实验教学水平多次交流了成功做法。退休后的汪桐教授仍活跃在教学科研阵地,被评为为安徽省老年学校优秀教师。

汪桐教授讲授的生理学课堂总是座无虚席,学生们把他尊为皖医“四大名嘴”之一,争相去听他的课。下课时,每每被同学们团团围住,他总是耐心地解答。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自己克勤克俭,对待他人无私奉献,总是拿出个人津贴捐贫助困,以人格魅力感染和教育了很多人。

汪桐教授鞠躬尽瘁,矢志不渝,以赤子之心和博大胸怀为皖医师生上完了最深刻、最感人、最生动的最后一课。正如他生前所说:“活着的时候能够做一些对国家和人民有意义的事情,死后如果还能够为医学事业和教育事业发挥最后的光和热,将是我最快乐的事情。”(皖南医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