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设坛讲岐黄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1-04-14

本报记者 徐雪莉

“以前,在解释阴阳五行学说时,老师会举例,钻木取火,所以是木生火;火烧木头留下灰烬,所以是火生土;金是从土里挖出来的,所以是土生金等等。猛一听,好像很有道理。但大家细想想,火烧木头是借助了热力,如果把木头放进大磨,磨成粉,是不是木生土了呢?”4月13日下午,北京中医药大学逸夫馆一楼报告厅,该校校长高思华教授诙谐的讲解引发了会场一阵阵笑声。

原来这里正在进行“岐黄讲坛”的第一讲,由高思华主讲“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之我见”。会场坐得满满当当,140余座位的报告厅愣是挤进去了200余人。座位不够了,后来者就索性站在边道上,倚墙而立,依然听得津津有味。

河南中医学院大四学生麻秋雷专程从郑州赶到北京来上这“高水平公开课”,她说,一位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学姐告诉她这个消息,经不住这些“名牌教授”的吸引,她也过来听了。

一位前来听讲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在校生告诉记者,自己是针灸学院的大二学生,听到“岐黄讲坛”开讲的消息后,他马上把所有课程都记录到了自己的日程表上,“这些主讲老师都是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平常见不到,能面对面听到他们的讲座是一种幸运。”

记者在现场发现,除了学生之外,还有“校外人士”。一位坐得笔直,不时往小本上认真记录的老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位老人姓王,就住在附近,没事爱在学校里遛弯。前几天无意中看到“岐黄讲坛”的通知后,今天早早地就来了,“我喜欢中医,听教授讲课,长知识,回去我要给老邻居们都讲讲。”

2011年“岐黄讲坛”包括4月20日谷晓红主讲的“温病学误区之我见”、4月27日李兴广主讲的“厚基础,重实践 ——《中药学》学习方法谈”、5月11日贺娟主讲的“道家思想影响下的《黄帝内经》”、5月18日谢鸣主讲的“我眼中的方剂学—— 一门汇聚中医经验与理性的学问”、5月28日王新佩主讲的“试谈《金匮要略》治法与临床”、6月1日陈明主讲的“读伤寒,做临床”、6月8日王庆国主讲的“古典经方的跨时空传承”。

据介绍,“岐黄讲坛”汇集了该校基础医学院优秀师资,是面向本科生以及研究生的、具有浓厚中医药特色的开放式中医讲坛,每周一讲,连续八讲。本期讲坛从4月13日持续至6月8日,今后将在每年春季持续开设,每年一个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