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医发展的九个重点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1-05-05

李佃贵 河北省中医院

中医学的发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在近代西医学的冲击下却逐步萎缩。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深刻变革,中医正逐渐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中医应如何认清当前的形势和未来的发展呢?笔者有几点看法,在此和大家共同探讨。

发展中医要创新理论

理论是用来指导临床的,但理论也是来源于临床的,随着社会、历史等原因的改变,我们所面对的临床也发生了变化,疾病谱发生了改变,人类的年龄结构、饮食、体质等等都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新的形式下,在继承中医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只要是临床证明有效的新理论、新学说就应该大力支持和发扬。但前提是任何理论创新都不能脱离中医本来的面目,否则也就谈不上是中医理论创新了。

强化治未病的思想

中医治未病理念源远流长,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颇具影响的理论之一。未雨绸缪,凡事预防在先,是中国人谨遵的古训。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形成,正是根植于中国文化的“肥沃土壤”。中医的治未病思想虽源于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但至今仍对人民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在国家提出了从“治疗疾病”向“预防疾病”重点转变的“前移战略”,这种健康维护理念的变化与中医治未病的主导思想息息相关。

目前我们的医疗行为主要进行的是治已病。这不仅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身心损害和经济负担,也使得医疗资源遭到极大的浪费,因此我们今后应加大对治未病思想的宣传普及工作。各医院设立治未病专科,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以最大限度地节约医疗资源,保障人民身心健康。

实行三位一体治疗方法

三位一体即是药疗、心疗和食疗的有机结合。其中,药疗是核心。通过四诊以辨别证候,依证施法,以法遣药,随证加减,以收防病治病之功。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我们采用四步调胃法:疏肝和胃、活血化瘀、解毒化浊和健脾益气,分阶段辨证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

心疗是前提:人的情绪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很大,中医说百病皆生于气,因此心理疗法也是一项重要的疗法。它包括心理调适法:(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超脱、自我放松),以及改变错误思想认识、固有观念和心态,使患者树立战胜信念,忘记自己的疼痛。

食疗药膳是基础。食疗药膳具有悠久的历史,辨证施膳是中医辨证施治在食疗中的具体应用、“证”是食疗的前提,“施膳”以“证”为依据,证同治同,证异治异。辨证施膳包括因证施膳,因时施膳、因地施膳和因人施膳四个方面。总之,体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等基本原则。

必须与时俱进

在中医发展的问题上,既要避免走所谓的纯中医之路,又要杜绝一味的“拿来主义”,要善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只有不断吸收人类文明先进成果,才能为人类健康创造更多福祉。由于中医是个性化治疗,再加上中医各家对疾病的认识上有一定的区别,所以在辨证用药的过程中个个不同,缺乏定量的东西,或者说一个标准,需要建立中医的诊疗标准,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全国的同仁共同努力。

加大中医教学科研改革力度

中医教学科研不能盲目效仿西医的方式,中医院校的课程设置是关系到中医后继人才前途和命运的大事。由于中医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是仿照西医学的教学模式设立的,中西医课时为6:4的比例,以致出现了面面俱到,不能突出重点、不能保持中医特色的弊端。我们应该按照中医的教育特点和理论体系进行改革(包括教材、课程安排等)。要遵循中医自身的基本规律和理论体系,建立有中医特色的、符合中医基本理论的科研方法,对中医的理论、临床进行改革,才能做出属于中医的科研来。

技术只是载体,文化才是根本

中医先是一种文化才是一门技术,不能单纯、孤立地作为一种手段来使用,因为她其中包含了哲学的概念,是在哲学指导之下的一门技术,发展她的文化意义,比单纯的改变她的技术更有意义。学习文化不能离开她的根源,中医的根在于中国古代优秀的古典哲学,如对老庄、易学的学习和深刻理解才是学好中医最关键的地方。

建立中医评价标准和体系

我们不应盲从于西医的评价标准和体系,而应该根据中医自身的特点,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评价标准和体系,把中医的特色发挥出来,把中医的优势体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正确地认识中医、喜欢中医、接受中医。中医的复兴大业才有希望。

防止所谓纯中医之路

在临床上很多时候,我们会遇到病人有这样的疑问:“你们不是中医嘛,为什么还要让我去做各项检查啊?为什么我还要同时进行西医的治疗啊?”等等。在人们眼里,中医的诊疗手法就应该只有望、闻、问、切,但是我们自己不能掉进这个误区里。

很多人认为中医就是把脉看舌苔就可以了,其实大错特错了。很多现代检查手段只不过是中医四诊的延伸,如各种内镜的检查就是中医望诊的一种延伸。所谓的纯中医之路反而恰恰违背了中医的精神。我们必须在发展好传统的中医诊疗技术的基础上,借鉴现代的诊疗手段和方法,综合看待问题,防止所谓的纯中医之路。

发展中医要从娃娃做起

中医是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文明中的瑰宝,现在一些国家如日本、韩国、美国等都在花大力气对中医药进行研究,而我国作为中医药文化的发源地却发展滞后,这不能说不是一种悲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墙内种花墙外香”的局面,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如果在这样下去,或许若干年以后,我们的后人要想学习中医,得跑到日本、韩国、美国去学。

振兴中医是我们现代中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神圣的使命,任重而道远,它需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不懈努力。所以我们说要想振兴中医,还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就要向他们灌输中医文化的精华和智慧,使中国的孩子们爱中医、信中医、支持中医、弘扬中医。代代相继,传承不息,只有这样,中医文化才可能长盛不衰,中医才能实现伟大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