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应加强中医药合作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1-05-13

本报记者 张凌燕

不久前,旨在促进各国学者间相互理解和交流合作,推进各国传统医药文化共同发展的“中日韩传统医学文献交流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中、日、韩三国学者齐聚一堂,回顾三国在传统医药方面友好交流的历史,展望传统医药未来的发展,希望加强在各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整理是传承中医的重要方法

此次研讨会主要围绕医学史和医学文献研究两大传统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三国学者求同存异、相互学习,就相关学术问题平等愉快地进行了交流,加深了与会者对民族文化、传统医学交流历史的沟通与认同,促进了国际间尤其是东亚各国的传统医学交流与合作。

研究中国医史文献不仅是要使中医得到传承和发展,还要在更深层次上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扬光大。因此,对于中医古籍的研究和整理,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简单地翻印,而是要对其严谨、精细地校勘、标注、翻译、评论等。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柳长华说:“每个人对一部古籍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在翻译整理的过程中也会有不同的阅读心得。因此,他们会在整理研究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加入个人的观点,注入他们对中医理论及文化的思考与理解。”中医思想和方法就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整理研究中,不断得到丰富、发展、传承和延续的。因此,古籍整理是传承中医学术文化的重要方法,医史文献古籍研究对中医文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柳长华说,近年来中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逐渐重视并发展迅速,但相对于行动较早且成果卓著的日、韩两国仍处于起步阶段。今后,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完善非物质遗产保护体系建设将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日韩传统医学渊源颇深

医学史研究是本次学术研讨会的重要主题之一,在收到的论文中,内容涉及中日韩的针灸学史、近世汉方医学发展史、中日韩传统医学交流史,以及致力于医学研究的著名医家等,其中很多内容反映了三国间传统医学交流的新进展。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的马继兴、余瀛鳌、肖永芝研究员等分别对此进行了论述:

马继兴说,通过文献和考古资料研究分别对中国、日本、韩国针灸学的起源与发展历史进行了追溯和回顾,从各国传统医学中针灸学的发生发展过程追踪了各国间传统医学交流的轨迹,揭示了中日韩三国传统医学发展的渊源和密切关系。

余瀛鳌认为,从中、日、韩等国古代医学交流的角度着重介绍了中日韩三国在传统医学交流历史上代表性的经典著作。分别从中日、中朝医学交流两条线介绍了相关重要典籍,并对未来三国间的传统古籍整理和文献研究提出了设想和展望。

肖永芝则介绍了近年来域外古籍研究成果。通过对日韩两国现存古医籍品种、数量、成书年代、传本、藏书单位等数据的考证分析,指出日本古医籍数量庞大,其中数量最多的临证各科医书及较多的本草学著作,体现了日本汉方医学重视临床实际运用、注重总结提高临床实践经验的特点,以及对本草学研究的重视。此外,还强调了发掘、利用日韩古医籍的重要意义,倡导三国间传统医学文献研究领域的合作。

搁置争议 加强合作

此次研讨会为三国学者搭建了一个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平台,增进了理解,加深了友谊,把历史与现实重新接续起来。

在本次会议召开期间,恰逢第三届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在日本奈良召开,会议提出三国合作要着眼世界、着眼发展,作好战略设计和长远规划;要充分尊重和满足三国人民对文化的需求,巩固民意基础;要正确把握世界发展潮流,紧跟时代步伐,研究新形势,解决新问题。

中日韩三国应加强文化合作的机制化建设;加强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合作;重点加强青少年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探讨在非传统领域开展合作的可行性;加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合作等。会议结束后,根据《中日韩2020合作展望》中加强文化合作的精神,签署了进一步加强中日韩文化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产业合作的成果文件《奈良宣言》。

有鉴于此,柳长华向与会者建议,为了积极响应《奈良宣言》,应尽快提出三国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建议书,立项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