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顺上游产业链 工信部计划扶持药材基地建设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1-05-13

工信部近日公布“2011年度中药材生产扶持项目”明确:以常用中药材品种为重点对象,围绕中药大品种紧缺原料药材的生产,以及中药注射剂、中药基本药物和创新中药产品的支撑性原料药材的生产,大力扶持中药材生产基地。

通过这一项目的实施,去年至今的中药材供需矛盾突出、价格暴涨的情况或有望得到缓解。

重点扶持大宗药材

“今年扶持的重点主要在基地建设上,从常用大宗药材入手,解决药材缺口。”工信部项目组相关负责人张军表示。

此次项目扶持以常用中药材品种为重点对象,围绕中药大品种(含中药饮片)紧缺原料药材的生产,以及中药注射剂、中药基本药物和创新中药产品的支撑性原料药材的生产,大力扶持规范化、规模化和产业化中药材生产基地。

张军表示,“十二五”期间,大约要扶持100个药材品种,其中70%是常用大宗药材,30%是野生濒危药材。以此比例,能基本解决大宗药材的需求缺口。按照分步实施的原则,今年将重点支持35个品种,其中包括甘草、三七、当归等26种常用大宗药材和重楼、川贝母、沉香、猪苓、红景天、雷公藤、麝香、蟾酥、乌梢蛇9种濒危稀缺药材。

“这些大宗常用药材品种大约占药材总量的60%,只要保证了常用药材的供应,就基本上稳定了药材价格,保证下游企业的生产。”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负责人贾海彬表示。

目前我国常用中药材的缺口仍然比较大。药材缺口最直接的反映就是药材价格的上涨。而因药材价格上涨导致药企成本急增、毛利下降的效应已经开始逐步显现。近日,上海医药公布的2011年一季度业绩数据显示:今年1~3月,公司医药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1.75亿元,同比增长10.2%,毛利率为46.6%。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分析,今年一季度,上海医药的工业毛利率有所下滑,这主要是受去年国内中药材价格暴涨的影响。

事实上,药材价格上涨过快,令不少企业倍感压力,一些中小企业还一度停产。为了抑制成本,康美、广药、修正药业等不少企业从去年开始已经加快了自建基地的步伐。自去年以来,广药集团白云山和黄中药已先后在云南文山和黑龙江大庆两地,分别建立了1万亩三七GAP基地和5万亩板蓝根GAP基地。加上重庆的大巴山潘高寿川贝母GAP种植基地等,广药集团的药材基地将达20个,是全国拥有中药材基地最多的药企之一。

张军透露,今年对中药材的扶持力度将会大增,增幅将达300%~400%,其中70%~80%的资金将用于扶持生产基地的建设,20%~30%用于其余3个服务平台的配套完善。除了大型生产企业外,本次扶持项目将会同时向社会资金开放,鼓励社会闲散资金参与中药材的种植。

理顺上游产业链

“生产基地建立以后,下一步可能会面临种植技术、销售等问题,将需要依靠技术服务、信息服务、中药材供应保障三大平台来解决,确保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的绩效,理顺上游产业链。”张军表示。

产需信息不对称、物流成本过高导致流通中间环节成本过高,也是当前中药材产业的通病,同时也是我们建立生产基地的最大考虑。”许冬谨道出了目前众多企业自建基地的初衷。对此,张军表示,生产基地建立起来后将大部分直接与生产企业挂钩,在增加产量的同时,确保质量,稳定价格。

目前生产供应对接的不畅顺,是我国农副产品发展的普遍“软肋”,此次商务部门信息平台的扶持项目,主要是引导行业建立信息化引导下的生产供应对接服务。贾海彬建议,我国当前的药材种植或许可以借鉴目前日本、美国等现代农业的订单农业经验。

事实上,中药材信息平台建立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全国药材价格指数正式发布,电子商务平台也逐步完善。

除药材的价格问题外,近期的“硫黄当归”、“激素中药”问题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药材的质量问题不仅影响我国中药生产企业,还灼伤了我国中药材的出口。

为此,今年工信部的扶持范围也涵盖了中药材的供应保障平台,要求申报单位要建成集检测、初加工、贮存等必备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药材供应保障设施、设备。具体包括药材质量检测设施和设备,药材分级、包装、贮存设施和设备,药材供应保障信息化管理设施和设备三大块。

据了解,为保证中药材质量,目前商务部和相关协会欲借鉴肉菜的追溯系统,正在筹备建立中药材质量追溯系统。

贾海彬表示,目前中药材的矛盾会随着基于现代服务业框架下的生产流通服务体系的完善而得到逐步解决。这个全新的体系将从政府监管、生产技术、信息导航、追溯系统、仓储物流交割、电子交易和科技研发等方面建设,对行业进行一次全面提升;新体系完善后将为农业甚至其它产业的现代服务业水平的提升提供借鉴。(李雨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