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笔如椽写国粹——河南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纪实(上)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1-05-19

本报记者 张重刚

中医,是我国国粹。河南是中医药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千百年来,中原大地群星闪烁,医圣张仲景流芳千古;战国名医扁鹊、三国神医华佗、唐代名医孙思邈等,皆长期在中原行医立说享誉四方。而河南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中医工作,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促进了河南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省中医管理局精心组织,强力推进,全省中医工作者奋发图强,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发展,使中医国粹在中原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医筑网惠百姓

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因素,几年前,河南大部分中医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占地狭小、房屋简陋、设施不配套、就医环境差等问题,难以满足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

“为了让广大群众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我们通过近年来大规模的中医基础设施建设,使河南省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已经初步形成,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条件明显改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就如何满足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河南省卫生厅副厅长、省中医管理局局长夏祖昌向记者阐述了他们的做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多年来,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协调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通过扎实工作和不懈努力,使全省各级中医院由1978年的14所增加到目前的266所,其中省级中医院5所。省、市、县三级中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群众就医条件明显改善。除大型中医院获得迅猛发展之外,18个省辖市级中医院都新建了门诊病房楼;158个县(市、区)中154个都有县中医院,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91%的西医院和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设有中医科;50%以上的村卫生室有中医中药。

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初步建立,覆盖省、市、县、乡、村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许多中医医院积极筹建特色诊疗中心、外治中心、治未病中心。中医学院一附院、省中医院被确定为全国“治未病”试点单位;西医院中医科及社区中医工作得到加强;药品零售企业开设中医“坐堂医”诊所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各地积极落实《关于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鼓励和引导中医药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有些地方执行的中医药服务报销比例和起付线比文件的规定更优惠。记者在安阳市中医院采访时发现,这里住院病人起付线定为500~700元,比市级医院低100元,住院费在5000元以下的可以直补报销;针灸、按摩、拔火罐、膏药贴敷等中医治疗方法和服务项目均进入报销范围。起付线以上部分的合理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可再提高10%。这些措施真正让群众得到了实惠,让群众不再为昂贵的医疗费用发愁。

培养人才重传承

河南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培养人才是关键。只有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技双馨的学科带头人,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使河南中医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才能让中医更好地为百姓的健康服务。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来栖”。从2001年起,河南省中医管理局提出了“四类人才”培养计划,大力培养继承型人才、外向型人才、中西医结合人才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骨干,使其中大部分人成为本单位的业务骨干和当地名医。

根据中医特点,常抓师承教育不放松。组织完成了多批次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23名老中医的37名继承人学成出师;34名主任中医师先后入选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在全国范围内跟随名老中医研修学习;23位老专家入选第四批师承工作指导老师,46位学术继承人进岗学习。

开展全省名老中医评选工作,是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在开发人才资源上的又一项重要举措。平乐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郭维淮是河南医学界、全国中医界第一个“白求恩奖章”获得者;李振华教授被授予全国首批“国医大师”称号;张磊等47位名老中医被授予“河南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称号;31人被评为首批河南省名中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河南省中医管理局还开展了“读经典、背方剂”、中医药知识技能大比武、河南中医护理知识竞赛、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中医从医人员的技能素质,而且激发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近些年,河南中医药院校教育蓬勃发展,河南中医学院发展成为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在校生规模达1万多人。还有南阳、安阳、焦作等6所中等中医药学校。中医药院校每年有毕业生4000多人充实到全省各级医药卫生机构中。

特色专科夯基石

加强专科建设是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增强服务能力的有效措施,是中医医院扬长避短,形成优势,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

为发扬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全省各大中医院都确定了重点中医专科和发展方向。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心血管病、周围血管病、儿科;省中医院的脑病科、肿瘤科;省洛阳正骨医院的骨伤科;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的高血压病,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的大肠病等被确定为全国重点中医专科(专病)。

专科建设是中医医院发展的根本出路和腾飞基石,许多中医院的实践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

在省洛阳正骨医院,记者感受到专科建设在促进中医院发展过程中的“魅力”。该院围绕“骨头”做文章,围绕疾病谱的变化、人民健康观念的更新,按照诊疗方法、结构部位进行分科,设立了“颈腰痛、骨关节病、风湿内科”等37个特色专科。“特”和“专”促进了诊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慕名前来该院的国内外患者络绎不绝。

如今,河南共拥有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重点专科29个、省级重点专科32个。绝大部分中医院都有自己的重点专科,并在当地形成了品牌优势。一些中医医院还开设了中医特色诊疗中心,集中优势资源用于增强中医药服务能力。

通过坚持不懈地抓专科建设,也让广大群众得到了实惠。近年来,河南中医医院服务量大大增加,看病费用明显降低。据统计,全省中医门急诊服务人次平均每年以9.2%的速度递增,2009年达到1884万人次(不包括村卫生室);出院人次平均每年以15.2%的速度递增,2009年已达到10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