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公众中医药素养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1-05-25

刘宏岩 李磊 长春中医药大学

中医药学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但随着西医学进入中国,逐渐动摇了人们头脑中原本根深蒂固的中医药学思想。作为服务大众健康的医学科学,如果失去了在公众中的基础,其发展将会面临困境。今天,国家提出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更要关注中医药在公众中的影响力,这是中医药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础。

培养公众中医药素养很必要

公众中医药素养是公众科学素养的组成部分,但其有学科的特殊性。中医药是既有自然科学属性又有人文科学属性的一门学科,尽管其学科归属早已确定,但由于其不同于现代科学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如将中医药与其它现代科学置于同一研究框架中进行研究,显然不足以反映中医药学科独特理论体系特征的全貌。因此,单独进行公众中医药素养研究十分必要。

2006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纲领性文件《全民科学素养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由国务院正式发布。该纲要第一次对“科学素质”进行了界定,指出:“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基于科学素养的界定,对于中医药素养,可以这样界定:人们对中医药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中医药社会效应的态度。具体地说,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中医药理论体系特点和哲学基础(即基本观点)的理解;二是对中医药概念和术语的理解;三是对中医药社会影响的认识和理解(即中医药社会效应的态度)。

中医药素养构成要素

素养的构成要素

素养,在近几年的中国学术界比较流行。但在前一段时间里,人们更多的是使用素质一词。素养和素质在某些方面意思一致,但素养更强调养成与培育,更强调通过学习以后达到的知识积累、认识水平以及实践能力。这样看,素养强调在动态意义上使用。

从本质上讲,素养首先体现在社会成员的个体身上,一方面,素养是社会成员个人人格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素养是社会成员个人本质的外在表现。素养不是一个单一的事物,而是一个综合体,可以分为天赋禀性、知识积累、认知水平和应用能力等层次。天赋禀性是素养的基础,是指个人的身心条件。

素养不是专指人的先天能力,但的确和人的先天能力有很大关系。知识积累是素养的关键,只有具有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知识才有可能具有很高的素养。

认知水平是素养的核心。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进行外化的过程就是认知的过程。应用能力是素养的导向,它是素养的最高级层次。在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上,自觉地利用客观事物来达到自己的某一目的就是应用能力。素养作为知识的积累,是一种内在的东西,但人们可以将内在的知识转化成能力,并使用这种能力来改造世界。

素养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因为人的素养主要是后天获得的,其获得素养的具体社会实践要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但不断提升人的素养是永恒的主题。

中医药素养的构成要素

素养的构成要素告诉我们,人的素养是在知识积累基础上的认知水平等要素结构和应用能力等功能结构相互作用的系统。因此,公众中医药素养是建立在基本知识积累基础上的中医药素养的功能结构与要素结构相互作用的系统。

中医药素养的要素结构包括:中医药知识、中医药方法、中医药思想、中医药精神。中医药素养的功能结构包括:中医药判断能力和中医药使用能力。具有了中医药的基本知识和认知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对中医药的应用能力,这是中医药素养的最高境界。应用能力包括了对中医药知识真伪的基本判断、对中医药社会事件的基本判断、对中医药观念层面的基本判断,这些判断将直接影响公众对中医药的态度和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中医药的使用能力并不是集中在中医药从业人员的专业领域,对于大众来说,也有对中医药的使用问题。如运用中医药的方法认识生命规律、实践中医药的养生保健方法等。

中医药素养的要素结构和功能结构构成了中医药素养的构成要素,这一构成结构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符合公众对中医药素养的分层次需求。

提高公众中医药素养

提高公众中医药素养的主体

政府在提高公众中医药素养中处于主导地位。政府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为人民群众服务,提升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水平。而提高公众中医药素养,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之,提高公众中医药素养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才能完成。政府掌握着社会公共权力,可以有效地整合、调配及利用社会资源,充当策划者、组织者、实施者的角色。

中医药传播媒介是提高公众中医药素养的主力。现代社会,传播媒介发挥着重要的沟通信息、传播思想的作用,在社会大众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人们已经习惯了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传播媒介获得知识和信息。中医药知识的普及、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自然要通过一定的载体走到公众中间,而传播媒介就是主要的选择。

公众是提高中医药素养的主角。提高公众中医药素养的过程就是对公众实施中医药教育的过程,公众是受施者。但公众不是单纯被动的中医药素养教育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参与者。因此,公众是中医药素养教育的对象,同样是提高中医药素养的主角。

提高公众中医药素养的途径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公众中医药素养提高的主要途径。学校教育的主要对象是青年学生。对青年学生的教育是要让他们掌握中医药的常识,对中医药有正确的认识,在对待中医药的问题上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可以采用的重要手段是开设有关的课程。比如在中小学生课本中增加中医药知识的内容,在课外组织到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在大学生中普遍开设中医学导论方面的选修课程等。

社会教育。学生从学校毕业,由学生变成了社会人,并不意味着教育的结束。社会是实施公众中医药素养教育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如果说学校教育主要针对的是青年学生,那么社会教育主要针对的是社会公民。在这方面,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和传播媒介都有工作可做。

自我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自我教育是一种主动的教育,是公众为提高自身的中医药素养而主动、积极、努力地学习中医药知识。自我教育的形式丰富多彩,可以是以书本为老师,或以传播媒介、以他人、以整个社会为老师。但由于自我教育的个性化,自身存在缺陷,需要我们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起来,组成一体,实现提高公众中医药素养的目标。

中医药作为一种特殊的科学范式,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属性。因此,公众中医药素养问题和公众科学素养、公众人文科学素养问题有很大的不同,需要从中医药学科本身出发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

公众中医药素养研究有利于发展中医药学术,普及中医药知识,促进全社会了解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的不可替代作用,帮助人们转变医学观念、认识新的医学模式,从而使更多的人,尤其是使从事自然科学工作的高文化、高知识阶层重新认识中医药这种特殊的科学范式,带动全社会更深入地认识中医药的科学性。这将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