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银花看中药材新产区药材道地性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1-07-08

毕文钢 丛婧 中国药文化研究会

道地药材是我国传统的优质中药材的代名词,通常是指某一药用生物品种,在特定的生态环境和土壤气候等各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产地适宜、品种优良、炮制讲究、疗效突出、质优量大、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我国现已涌现出多个中药材新产区,这些新产区的药材与传统的道地药材有何区别,如何看待其质量?

中药材新产区的形式特点

经分析发现,中药材新产区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原为全国野生分布中药材,现形成新的集约产区。如甘肃天水、贵州毕节的半夏;2.原为非道地药材产区,新药典颁布后变成道地产区,如湖南、广西、贵州的山银花;3.受到气候与生态环境等因素对成本的影响,使得产区改变。如黑龙江省大庆的板蓝根(原河北禹县、安徽的阜阳);4.受种植成本的制约,药材产区从东向西迁移。如贵州道真、重庆南川、湖北恩施的玄参(原浙江);5.我国的中药材多分布于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贫困地区的政府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大力发展中药材,促使形成许多药材新产区。

自古以来,中药材道地产区就是变化的。有的道地药材产区仍然保持强大的生命力,而伴随需求量的增加又催化了很多新产区的形成,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有的原道地药材产区因各种原因的变化,逐渐衰退从而被新产区所替代。如,山西省潞城市的潞党参。近几年来,诸多药材产地都在打造自身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新产区急需打造知名品牌和确定药材道地性的问题,如定西的党参、巨鹿的金银花、新疆的枸杞以及阿坝州茂县的瓦布贝母等。

金银花的主要产区及发展现状

我国金银花(忍冬L.japonica Thunb.)原主产于山东、河南两个省。现河北省也成为主产区之一。

据报道,除黑龙江、内蒙古、宁夏、青海、新疆、海南和西藏无自然生长外,全国各省均有分布。

山东产区金银花头两茬产量不及往年一半,后两茬产量尚可,但由于长期干旱,植株长势较差,其产量也较往年有一定幅度下降。河南产区,主产地封丘的病害两三年来始终未能得到有效控制,金银花生产的元气一直未能恢复。

而河北巨鹿金银花产量逐年有一定幅度的增加,由于山东、河南减产,两地的供货商,各市场的经营商长年驻在巨鹿产区吸纳金银花。当地政府为促进其经济发展,大力发展金银花产业,促使其成为药材的新产区。目前,河北巨鹿县金银花种植面积达10万亩,标准化种植面积达8万亩,是中国三大金银花主产区之一,年产干花1000万千克,产量占全国金银花总产量的60%。

不同产区金银花比较

金银花的有效成分多为绿原酸、异绿原酸、芦丁、木犀草苷、槲皮素等,是植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次生物质,其含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植物的种类,而且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受气候、土壤等生态、地理条件的影响。

河北巨鹿县与两大金银花道地产区山东平邑、河南封丘自然条件大体相同,气候类型同属于暖湿带季风性半干旱气候,植被区划同属于暖温带南部落叶栎林区,水文区划同属于豫西淮北山东地带(华北区),气候区划同属于南亚热带湿润大区。同时,研究发现,经晒干、阴干、烘干、硫黄熏等方法加工后,河北巨鹿、山东平邑、河南封丘产地的金银花绿原酸含量分别为:2.3%~4.5%,2.9%~3.6%,2.9%,其他成分如芦丁、木犀草苷、槲皮素差异不大。

据清光绪版《巨鹿县志》记载,金银花自明代就有栽培,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河北巨鹿金银花栽培模式为平原集约化栽培,为树形金银花,亩产量100~120千克(藤本亩产量50~60千克)。木本树形比藤本形根系分布深广,具有更强的耐旱、耐寒、耐瘠薄能力。木本树形通风透光好,结花枝多,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更强,适合推广种植。特别是对于北方山区,由于土地瘠薄,干旱少雨,冬季寒冷,木本树形金银花更适合推广种植。

通过从产业规模、药材质量、本草考证、药材生态环境(适生性)等方面分析研究,河北巨鹿金银花符合道地药材特点。笔者认为,积极发展中药材新产区,有利于推动中药产业发展。随着新产区药材道地性品牌建设工作的全面推开,逐步完善药材品种、栽培技术、生长环境等方面要求,将进一步加快我国药材新产区的道地药材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