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成就“药都”中药产业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1-08-18

甘肃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岐伯故里”之美称。据统计,2010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249.4万亩、产量51.2万吨,常用药材品种130多种。特别是以定西市为区域中心的大宗道地中药材种植区,中药材种植规模大,品质优。其中,当归、党参、黄(红)芪、甘草、大黄产量分别占全国同类品种产量的95%、60%、50%、60%、25%,且均获得原产地认证。因拥有知名度高、交易量大的市场和初具规模的生产加工,定西市被誉为“中国药都”,已成为陇药振兴的基础平台。

规模化种植,完善生产“第一车间”

定西南部地处黄土高原西端、青藏高原东沿和西秦岭末端的大交汇处,地理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名贵中药材种植。目前,定西市共有各类中药材品种资源313种。在全国统一普查的363个中药材主要品种中,定西有135种,占37.2%;常用的130多个品种中,定西有97种,占75%。

时值初秋,在渭源县莲峰镇无公害千亩黄芪标准化种植基地,马拴柱正在自家药材地里摘黄芪籽。马拴柱对笔者说:“我家6口人,所有的地都种上了药材,收入全靠这些宝贝。”该镇党委副书记万维介绍,这个千亩黄芪GAP种植基地的基本模式是“公司+基地+农户”,甘肃伟盛药业公司建立的规模化种植基地是医药企业的“第一车间”,在土壤、籽种、肥料、农药、田间管理等各个环节都有操作规范,确保了所生产药材的质量。

笔者在岷县十里镇中天药业公司当归GAP种植基地了解到,其所采用的地膜覆盖、无公害新农药3%辛硫磷颗粒剂预防地下害虫、生物有机肥和测土配方缓控释肥等技术的综合应用效果良好。岷县药材局局长后顺心告诉记者,“岷归”、黄芪、党参作为“中国药都”的拳头产品,全县25万亩的种植面积基本做到了GAP种植全覆盖。

标准化加工,打造药企“知名品牌”

甘肃岷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是全省中药材产业化龙头企业。该公司副总经理王正年介绍,公司拥有国内领先的年加工提取中药材2000吨的超声波提取设备,超微粉碎、纯化分离和全自动胶囊填充以及多种全自动包装等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同时配备了薄层扫描仪、液相色谱仪等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作为国际化和现代化的中草药生产加工基地已经初具规模。

甘肃康达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立足岷县当归特色资源优势,积极实施当归深加工项目——超临界提取当归有效成分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当前该公司正在积极开发当归精油软胶囊等终端产品的生产项目,计划建设专业化、规模化开发生产当归标准提取物与当归配方颗粒、当归油软胶囊等终端产品的开发生产线。项目的建成投产,将标志着中国当归提取物专业生产基地和出口供应商在当归主产地的真正建立。

定西市现有较大规模的中药材加工企业93家,其中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3家。2010年加工产值9亿元,产品已发展到中药饮片、中药半成品(标准提取物)、中成药、保健品、美容化妆品等多个系列。扶正药业等5家制药企业和36家饮片加工企业已通过国家GMP认证达标。扶正药业公司生产的贞芪扶正系列产品享誉全国,不仅成为“陇货精品”,而且被国家确定为“中药保护品种”;岷海药业公司生产的“岷州牌”浓缩当归丸,被收载为国家标准。

规范化流通,构筑原药“安全屏障”

陇西县积极组织当地药企办理《药品经营许可证》,使当地药材在当地销售时就能快捷办理手续,减少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也防止了税源流失。同时,对经营企业以实施GSP为基础,签订了《药品经营质量安全责任告知书》,以专项检查和GSP认证后跟踪检查为措施,保证了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该县高度重视中药材交易信息服务网络和专业协会组织建设,全县已建成“中药材天地网”、“西部药都网上陇西”、“惠森药业”等专业网站13个。岷县“中国当归城”市场配套电子交易、银行结算、网络连接,年交易量达5万吨,交易额5亿元。渭源中药材市场交易流量也达2000吨以上。

同时,当地充分利用干旱半干旱气候,湿度小、光照足、通风好,适宜中药材贮存保管优势,发挥“天下药仓”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仓储业。

目前,陇西县的文峰镇有仓储企业23家,仓储容积100万立方米,仓储能力达10万吨。据介绍,陇西县正在积极与在陇药企联手,计划投资10亿元,建立一个仓储容积达50万立方米的现代化仓储企业,建成后将对所有出去的药材都进行检测,确保药材质量。

岷县已建成企业中药材标准化仓库近1.5万平米,仓储能力达1.5万吨,并成立中药材质量检测中心,重点围绕基地环境监测、生产检测、产品检测等,开展以二氧化碳、农药残留、重金属以及常规检测项为检测内容的药材质量检测。(赵全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