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贯彻落实国务院《若干意见》经验摘编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1-08-22

广东:治未病,医保可报销

作为全国首个“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省,广东省将治未病纳入医保门诊报销范围;设立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建设专项经费。出台了《关于中医治未病试点单位试行医疗服务收费的通知》,治未病收费试点单位覆盖所有国家和省治未病试点单位。在试行收费一年后,新增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单位将全部纳入试行范围。

创新治未病服务模式,将治未病理念贯穿专科专病建设中,部分省属中医医院试行心理咨询师驻科制度,并从体质辨识入手与专科进行接轨,从源头控制与管理慢性病。

同时,在《广东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要求,开设健康广播电视教育节目,广播电视频道在黄金时段免费开展一定时间的健康教育公益宣传。各级媒体要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和中医药文化普及,全面开展全民健康促进行动。在居民健康档案中纳入中医药服务内容。在健康教育、重症精神疾病管理、妇幼和老年人健康保健等方面,注重发挥中医药作用,要求在城乡居民健康档案中100%填写中医体质辨识内容;并开展镇村统一配送中药百子柜工作。

此外,广东省在制定医改配套政策中,鼓励中医药“简、便、验、廉”特色的发挥,制定了降低基层中医医疗机构起付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向中医药倾斜、中医医疗机构和人员提供的中医药康复服务项目纳入残疾人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等政策。出台《广东省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明确“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应不低于执业医师总数的25%”;明确到2015年在珠三角地区率先建立“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和康复网络,2020年覆盖全省。在国家基本药物的基础上,根据广东疾病特点,增补了244种,其中中成药124个,占50.82%;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中医医院、中医个体诊所、“坐堂医”诊所、中医预防保健机构,批准了首个香港中医服务提供者在江门开设中医门诊。

同时,广东省发挥地缘优势,深化内涵开展对外和对港澳台中医药交流合作,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试点工作,支持第四代青蒿素复方药物在非洲国家的推广和应用;推动粤澳先后签署了《粤澳双方共同推进中医药产业合作项目协议》等,推进粤澳中医药产业合作项目及中医药科技产业园项目等建设。(本报记者 陈斐然整理)

河北:适宜技术覆盖172个县市区

河北省出台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决定》,强力推进中医药大发展、大跨越。

加强医院硬件建设,深入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通过强化督导检查,各级中医医院办院方向更加明确,内涵建设不断加强。同时举办院长管理、血液透析室建设和中药材中药饮片管理等多期培训班,强化了院长的管理意识,保障了医疗质量和用药安全。

创建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医专科21个,有效提高了专科的诊疗水平和社会影响。对全省中医专科资源进行整合,成立了10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协作组,按照工作方案要求,对重点病种诊疗方案进行梳理优化,努力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重点中医专科品牌。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实现了全省172个县(市、区)全覆盖,累计培训县级师资1264名,乡、村两级医务人员5.4万余人。并开展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保定市卫生局还实施了百名名老中医“进太行”工程,为老区人民服务。

河北省为提高中医药专家的学术地位和社会知名度,组织评选出河北省首批50名名中医,并对他们进行了表彰。深入开展全国和省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大力实施国家级和省级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启动“杏林千人培养工程”,每年为基层医疗机构免费培养200名理论基础扎实、诊疗技术精湛的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实施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和乡村医生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项目。加强中医药科研支撑条件,以及对中医药科研项目的管理,两年来,共有401项课题被确定为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共有415项科研成果被确定为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励项目。

此外,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7个部委的统一部署,全省普遍开展了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各市、县通过开展义诊咨询、健康讲座、科普展览、赠送书籍、送医送药等多种活动,使更多的群众有机会感受中医药、了解中医药、认识中医药,为中医药事业发展营造了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本报记者 胡彬整理)

四川:中医专科集群初步形成

四川省出台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四川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工作方案(2009-2011年)》,较好地贯彻落实了《若干意见》精神。由四川省卫生厅、发改委、中医药管理局等10部门制定的《四川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意见》、《国家基本药物四川省补充药物目录管理暂行办法》也体现了有利于中医药民族医药作用的特点。

四川省中医机构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医疗报销起付线比同级综合医院降低10个百分点,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积极探索按中医病种付费等方式。选择2~3个县试点实行上下级医疗机构双向转诊机制,在转诊后的中医医疗机构医保(新农合)报销比例均可提高。

制定完善了《四川省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和《四川省中医医院等级评审管理办法》,以医院等级建设为抓手,确定了医院中医药发展的核心指标,探索建立中医医院评价体系,注重提高中医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明确中医服务内容四项:中医科室设置、中医药人员配置、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中医服务量,并与绩效考核挂钩。

大力实施“三名战略”,全省已建成省级重点专科(专病)70个,在建项目60个,国家级重点专科(专病)26个,初步形成中医重点专科(专病)集群。实施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工程项目和中医药治未病健康工程建设项目。

四川省坚持中医特色师承培养制度,建立全省中医药在岗临床人员中医四部经典著作终身学习制度,强化基层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中医药科研水平明显增强。全省共承担国家“973”项目10项,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56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项,财政部、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级项目55项,省科技厅各类专项课题157项,获得国家科技经费约1.8亿元。(本报记者 胡彬整理)

陕西:县中医院全额预算

陕西省将中医药整体纳入到民生工程范畴,完善中医药体系。建设省级中医院3所、市级中医院9所、县级中医院98所。将县级中医院建设纳入“民生八大工程”项目,各级政府共投入1.68亿元对71所县级中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医疗设备进行补助,总建设规模34.5万平方米。

全省1707个乡镇卫生院中,85%的乡镇卫生院设立了独立的中医科,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有中医人员,基本实现了中医药服务网络的全覆盖。落实国家中医药公共卫生项目489个,安排省级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300个,实现了中医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全覆盖;创建先进县和达标县44个,培训掌握适宜技术的中医人员1万余人次;为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该省培训中医类别全科医师440名,2735名乡村医生通过考试取得中医中专学历。开展“驻科中医师”试点工作,派驻高级职称中医师参与到西医科室全程诊治之中,进行临床中医药指导治疗、知识宣教、人才培训和适宜技术的推广使用。

陕西明确提出将县级中医医院与县医院放在同等位置,对纳入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的县中医院实行全额预算管理。降低中医药报销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中药汤剂和中医针灸的补助标准在现有基础上提升10个百分点;参合人员在县、市、省各级医疗机构门诊使用中药汤剂和中医针灸都可列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实现了中药汤剂、中医针灸门诊统筹扩大到全省各级医疗机构。

实施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夯实中医药服务网底。每个县级中医院与1~2个乡镇卫生院实行一体化管理,实现资源共享、统一管理、共同发展。(本报记者 黄心整理)

青海:283种藏药居民可报销

青海省积极向农牧区推广中藏医药适宜技术,使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掌握5种以上中藏医药适宜技术。在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中,印发了《青海省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增补药品目录》,增补30种中成药和40种民族药为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目录。2011年7月1日前,全省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行政村卫生室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青海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草药藏药基本用药目录》将283种藏成药列入各级医疗机构支付费用范围;将省、州、县级中藏医医疗机构按规定注册配制或批准调剂使用的自制制剂纳入支付费用范围。《青海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将中医外治诊疗费、针刺治疗费、灸法治疗费、推拿治疗费等中医诊疗类项目和民族医外治法诊疗费、藏医特殊疗法诊疗费、藏医综合诊疗费等民族医诊疗类项目全部纳入补偿医疗费用项目。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青海省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中草药藏药基本用药目录》规定有90种、70种、46种中成药分别列入县、乡、村医疗机构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将167种藏成药列入各级医疗单位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中药饮片及乡村医生自采、自种、自用的中藏药均列入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2011年初,又规定了省、州、县级医院制剂报销数量。(本报记者 谭欣整理)

江苏:每个村站提供中医药服务

江苏省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明确提出,统筹补偿方案要重点提高在基层使用中医药有关费用的补偿比例,引导农民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在基本药物制度建设中,落实中西药并重的原则,鼓励中药的应用。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基础上新增中成药113种。对中成药费用率和利润率适当放宽,保护和扶持传统中药发展,逐步提高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

加快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全省共有4家地市级中医院、1家县级中医院完成国家重点中医院建设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任务。继续实施薄弱中医院帮扶计划,重点改善苏北及苏中部分困难地区县中医院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的现状。将“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要建立中医科,每个村卫生室和服务站都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和“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纳入2010年各地医改责任书考核内容。实施江苏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工作,要求在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室不少于两个,要有中药房,中医药人员占比不低于全中心卫技人员的30%,中医药工作量不低于全中心工作量的30%,配备80~100种中成药,中草药不少于300种。(本报记者 黄心整理)

浙江:中医事业费占比须超10%

浙江省要求各级政府对中医药的投入增长比例不低于对卫生事业投入的增长,中医事业费占卫生事业费的比例达到10%以上。如宁波市政府规定,从2010年起,由市、县两级财政分别对同级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按每中医门诊人次8元、每中医住院床日15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并实施了108个中医临床路径和56个单病种诊疗规范。

实施中药处方限方、限价、预警、通报等措施。杭州市卫生局出台加强中药饮片处方管理办法,要求每剂中药一般控制在18味以内,价格控制在40元以内;对各类恶性肿瘤等医保规定病种的治疗方剂适当放宽,原则上每剂处方不得超过50元。

改善中医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宁波市、义乌市全额出资异地兴建了中医院;杭州市、嘉兴市所属的中医院在人民医院搬迁后由政府出资重新修缮迁入;部分中医院在原址进行了改扩建,如桐庐县、永嘉县政府各出资2.4亿元扩建中医院。截至2010年,全省93家公立中医院建筑面积达到332万平方米,实际开放床位约2.33万张。

此外,全省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了中医科和中药房,62.2%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了中医药服务。杭州、宁波、绍兴等地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特色诊疗区域覆盖率达到100%,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培训率达到100%。率先在全国实施农村中医大专学历教育,农村中医骨干培养达到408名。(本报记者 黄心整理)

内蒙古:制定实施意见保落实

内蒙古自治区结合蒙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际,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地贯彻落实了《若干意见》精神。该实施意见从四个方面扶持和促进中蒙医药事业发展。

在保障和促进方面,要求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公立蒙医中医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制定公立蒙医中医医疗机构特色医疗服务的补偿办法;非营利性蒙医中医医疗机构依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享受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以及基本建设有关费用减收等优惠政策。

在蒙医中医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方面,要求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蒙医中医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并配备大型医用设备及现代化诊疗设备。

在蒙药、中药与制剂方面,蒙医中医经典处方、蒙药中药协定处方、蒙医中医经验方和蒙医中医科研处方,可以在符合规定的蒙医中医医疗机构制剂室,按照传统的调配方法配制使用。

在教育科研与交流合作方面,国家和自治区知名蒙医药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可以申请高一级师承学位考试。蒙医药、中医药的有关知识应当纳入自治区中小学生卫生教育课程。(本报记者 张凌燕整理)

河南:县以上中医院全入新农合

提高中医药报销比例。目前,河南省参加新农合的农民达7651.38万人,参合率占农业人口的96.51%。为进一步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扩大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出台了相关政策规定:一是提高大病补偿的封顶线。人均筹资标准由80元提高到150元,大病补偿的封顶线从3万元提高到了6万元。二是扩大报销范围。县级以上中医医院全部纳入新农合定点医院,中药饮片、基本中成药、中药制剂和中医诊疗项目,全部纳入新农合用药目录。明确参合农民在县级中医医院住院的,报销起付线在当地规定的县级医疗机构基础上降低100元。

河南各地措施精彩纷呈。郑州市首次将“中医中药进农村三年行动计划”纳入为民办十大实事规划;周口市成立了中医医疗机构联合体,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控制、应急处置以及医疗救治和治未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南阳市人民政府成立了南阳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工作委员会,统一协调全市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工作;三门峡市增加对中医医院的差额补助,并列出专项经费,培养100名农村中医(培养结束后,从中选拔30名继续跟师县级以上名中医,结对重点培养)。焦作市人民政府将中医专项经费由每年50万元增加到175万元,制订焦作市“三三三”中医药人才培养和专科建设发展规划。洛阳市要在全市范围内培养100名名中医,三年评选一次,市财政给予资金支持;濮阳市人民政府将市中医院病房楼建设列为政府“十大实事”之一,并提供贴息贷款5600万元;济源市人民政府研究制定冬凌草的产业化方案,投资2000万元用于济源市中医院的整体搬迁。(本报记者 谭欣整理)

新疆:对口援疆5年将投近6亿

自2010年19个省市对口支援新疆建设以来,为加快新疆的建设和发展,区各级各类中医、民族医医院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力发展,2010年至2015年计划累计投入援建资金59972万元。如,巴州库尔勒市维吾尔医医院得到了河北省对口援建医院综合楼建设项目的支持。2010年新成立的呼图壁县中医院,得到福建省对口支援该院综合楼建设项目的支持。

推进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如稳步实施慢性阻塞性肺病重点病种研究工作,研发平喘敷贴膏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病,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完成了疆内艾滋病重灾区的中医症状证候调研工作,“十一五”计划课题《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疾病临床科研一体化技术平台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已结题。同时,实验室研究平台建设、信息化建设工作均有序开展。

加强中医、民族医医疗服务能力。研究制定维吾尔医诊断标准、维吾尔医诊疗方案、疗效评价标准和诊疗技术规范工作。完成了全区维吾尔医专家的征集工作,75名维吾尔医专家入选。按照国家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规划的要求,基本完成了对维吾尔医特色显著、临床疗效肯定的15个病种的研究。其中白癜风、银屑病、宫颈糜烂等7个病种已经临床验证,现即将呈报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进行论证发布。(本报记者 谭欣整理)

云南:基本药物中药增补比例过半

云南省在国家推行的105种中药基本药物基础上,结合用药实际,先后两批增补了84个中药品种,占增补166个药品品种的50.6%。将中医诊疗技术、中药饮片和中药制剂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把全部单味或复方饮片及药材纳入个人账户支付范围;降低参保人员使用中医药服务的自付比例;对住院病人采取中医特色疗法、中医综合类项目进行治疗的,费用直接进入统筹共付结算。

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了中医药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2009年,成立了省级中西医结合医院;13所省、州市级中医院、17所县级中医院基础设施纳入国家规划开工建设,并积极协调、争取了68所县中医院省级自建项目的立项工作;逐步建立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机构服务于基层。

全省129个县实施国家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实现全覆盖。2009~2011年省财政安排省级专项经费150万元,对60个县开展第二轮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强化推广。2010~2011年省级财政共安排1230万元专项经费,并要求各地按1:1配套,为4100个村卫生室配置了中医药基础诊疗设备。

逐步强化了中医药队伍建设。在乡村医生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项目中,5年共有4643名乡村医生参加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中,3年培训了496名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本报记者 黄心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