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隐喻思维有很大的张力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1-08-26

殷平善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隐喻不仅是修辞,它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具有方法论功能。中医隐喻思维有很大的张力,它在展示丰富想象力的同时,也敞开了科学探索的大门。尽管隐喻认知有模糊性的一面,但它产生的创造活力及其在拓展科学理论陈述意义空间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容低估。

笔者认为,中医隐喻思维的基本特征有三:一是敏捷性,它反映了事物主要的和突出的属性;二是直接性,它可以通过感官获得的感性材料直接进行,无须特别训练。三是简便性,它可以凭借少量的信息进行思维。隐喻思维的模糊性,代表了思维生动灵活的一面,使人能高效率地处理繁杂的信息。

中医学对于类比思维广泛而成熟的运用,所产生的活力不仅是想象力的源泉,也是创造力的源泉。利科说:“隐喻创造意义”,诚哉斯言。霍兰十分重视隐喻在复杂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他在《涌现》一书中指出:隐喻是创造活动的核心,隐喻能够加快创新过程,它产生的结果就是创新。中医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其旺盛的生命力,同它的类比隐喻思维不无关系。类比联系具有较大的自由度,不象推理必须在限定的范围内循规蹈矩,它可以跨越巨大的种类界限和知识空间,在两个看似不着边际的物象之间建立联系,只要这两个物象在某一点上具有相似性,思维就可以在这之间驰骋。

但类比思维有比较强烈的主观色彩,隐喻在显示广阔的外延涵盖性和内涵丰富性的优点时,它的准确性必然受到限制。类比产生了模糊,模糊遮蔽了准确,自由的联想阻遏了规范,取类比象阻碍了分析和演绎,这是我们不能不看到的。

隐喻所指的内容虽然丰富但却常常引起多样的歧解,这种弊端在中医学中当然也同样存在,它对中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隐喻认知对中医学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就像双刃剑的效应,对此必须有一个清醒和理智的认识。

隐喻思维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之一。由于其模糊性,它在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合法性地位曾受到逻辑经验主义的质疑。逻辑经验主义认为;所有的科学概念都应当基于严密的逻辑归纳和演绎,科学理论陈述的语言必须严密、精确、无歧义。

但科学史表明,几乎没有任何科学理论基于纯粹的逻辑建构。当物理学家考察肉眼不可见的微观物质世界时,这时就不能不从隐喻语言中寻求合适的表达方法。玻尔、海森堡、布朗等科学家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科学理论应该也必须具有某种适度的弹性和模糊度,以保有其预言性和开放性。

隐喻语言的使用,成功地弥补了纯粹由形式逻辑词汇构成的理论语言“僵硬”、“封闭”的缺陷,极大地拓展了科学理论陈述所提供的意义空间。随着科学观念的转换和理论认识的深入,隐喻问题越来越引起科学家群体的关注,包括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在内的许多科学家,都认识到隐喻是一种可用于“逼近”和交流复杂科学概念的方便语言工具,其使用对于科学理论的构造和发展具有相当的重要性。科学语言在客观与主观、精密与模糊、逻辑与直观等极端之间保持着必要的张力,它在多极张力中不断地为自己开辟道路。

隐喻在科学中是不可或缺的。萨尼特甚至认为:与其说科学通过使用演绎工作,毋宁说科学通过隐喻工作。隐喻的主要用处是通过把观念和说明与某些更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而帮助理解。齐曼更是把科学的历史等同于隐喻变更的历史。他说,科学理论不可避免是隐喻的,我们无法把隐喻从科学推理中排除出去。科学隐喻不仅仅是思维的工具或修辞手段,它们恰恰是科学理论的实质内容。质而言之,科学的历史就是模型和隐喻不断变化的历史。

当代的隐喻研究体现出了全新的时代特色,美国圣菲研究所把隐喻当作一种重要科学研究方法而引入复杂科学中。霍兰认为中国语言对于隐喻提供了欧洲语言无法比拟的可能性,他强调指出:“真正综合两种传统——欧美科学的逻辑-数学方法与中国传统的隐喻类比相结合——可能会有效地打破现存的两种传统截然分离的种种限制。在人类历史上,我们正面临着复杂问题的研究,综合两种传统或许能够使我们做得更好。”

中医治疗学中的隐喻有着很大的张力,它的喷泉般的活力向人们敞开了科学探索的大门。中医学的隐喻思维和隐喻话语方式,需要从哲学和认知科学等领域的多维角度进行深入的阐释,从而把中医学全方位地推向世界。全世界的人们不仅可以从应用层面受惠于中医学,同时也可以从学术理论层次深刻认识中医学的科学内涵及其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