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揭开六味地黄丸神奇“面纱”

时间
2007-07-20

据科技日报哈尔滨7月18日电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王喜军教授带领课题组成功对六味地黄丸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复方配伍机理进行了深刻揭示,分离和鉴定了其后11个血中成分,确定了这些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消除状况。近日,该项成果通过了2007年度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评选答辩。

六味地黄丸始出于宋代医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由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化裁而来,主治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小儿“五迟”、“五软”等肾阴不足症,被认为是大补元阴的代表方剂。

长期以来,六味地黄丸化学成分较复杂,药理作用较广泛,临床药效定位尚不明确,导致难以揭开六味地黄丸体内动态特性的“面纱”,制约了相关制剂工艺的进一步革新和药效作用的科学表述。王喜军课题组利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方法,成功揭示了古方六味地黄丸的药效物质基础变化与配伍、药效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鉴定出口服六味地黄丸后11个血中成分及其生药来源,其中4个为代谢产物,这中间的1号成分5-HMFA是由地黄、泽泻、山茱萸三味中药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新的代谢产物,有很好的补肾及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功能。1号成分及9号成分丹皮酚可使肾虚模型动物的体重、心率、胸腺和脾脏重量指数、血清、血浆黏度等11项指标回调,表现出明显的补肾功效。这些结果充分体现了配伍的科学意义。

专家评价指出,本项课题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中药进行了现代化的诠释,建立了经典方剂的现代化研究模式,不仅成功揭开了千年古方六味地黄丸的奥秘,同时也为人们认识方剂配伍规律提供了方法学技术平台,从而让千年不衰的中药朝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