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骨质疏松机理被揭示

时间
2007-08-15

据中国医药报陕西讯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和该校基础部、陕西中医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日前共同完成的一项研究证明,针刺能够增加去势大鼠骨密度(BMD)、血清雌二醇(E2)水平,并揭示出这一作用是针刺治疗骨质疏松的机理之一。松是老年人多发病之一,其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是原发性PMO中最常见的一种,其患病率为30%~50%。中医学把PMO纳入“骨痿”、“骨痹”、“骨枯”等范畴。

为阐明针刺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雌激素含量及BMD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骨质疏松的机理,研究人员将健康雌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西药组(每组各8只)。除正常组外,研究人员对其他组大鼠进行摘除卵巢手术,将其制成骨质疏松模型。然后,他们对针刺组采用30号电针刺其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穴,刺激频率为1~3赫兹,每日1次,每次持续20分钟;对西药组灌服浓度为5%的尼尔雌醇,每只灌服5毫升,持续1周,其他时间灌服等量生理盐水;对正常组和模型组每日同时灌服等量生理盐水。

研究结果显示,正常组、针刺组、西药组与模型组相比,BMD显著增高(P<0.01),血清E2显著增高(P<0.05),体重显著降低(P<0.01)。正常组、西药组、针刺组之间BMD及血清E2无显著性差异(P>0.05)。

据西京医院中医科王长海副教授介绍,PMO的重要表现是骨量降低,而骨量是评价骨丢失程度和药物防治效果的关键指标。世界卫生组织对骨质疏松的定义为:BMD比同性别年轻成人的平均值低至少2.5个标准差。有研究表明,股骨颈BMD每减少1个标准差,骨折危险性就增加2.6倍。此次研究结果表明,模型组股骨BMD低于正常组,说明摘除卵巢后BMD降低,明显增加了骨折的危险性,而经针刺治疗后,BMD明显提高,降低了骨折的危险性。同时,该研究也证实了针刺疗法提高BMD的作用与西药的作用相近。PMO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雌激素的缺乏,研究中模型组血清E2低于正常组,而针刺治疗组血清E2明显高于模型组,说明针刺不仅能够降低过高的大鼠血清雌激素含量,而且能增加过低的血清雌激素水平,即针刺对雌激素有双向调节作用。同时,针刺可明显降低大鼠体重,这为绝经后肥胖的针灸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