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计划免疫工作成绩卓著

时间
2007-08-29

据中国医药报北京讯 记者靖九江报道“如果说让数亿人次避免了某些传染病的侵袭,并因此挽救了数百万人生命是一个丰功伟绩的话,我国的计划免疫工作当之无愧!”日前,在一个与计划免疫相关的会议上,卫生部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刁连东教授,对我国计划免疫工作作出了如此评价。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传染病免疫预防工作的专家,刁连东对我国计划免疫实施前后的巨大变化有着深刻的感受。他以下面的实例,展现了我国在传染病免疫预防工作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脊髓灰质炎在1978年全国性计划免疫工作正式开展之前,国内这种给90%~95%的患者带来后遗症的疾病,每年发病数在2万~4万例以上,而且由于有大量的漏报病例,实际发病人数远不止这些。1988年,我国在推行计划免疫的基础上,开展了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工作。1993年,国务院批准每年12月5日至来年的1月5日在全国进行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强化免疫,这项活动的成功开展,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人类公共卫生史上一次伟大创举,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从1994年9月发现最后一例本土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引起的病例至今,未发生一例本土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引起的病例。2000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证明中国本土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传播已被阻断。至此,我国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证实的目标。计划免疫前,我国每年麻疹的发病数几乎等于每年新生儿的人数。例如,1959年我国报告的麻疹病例为1000万例。通过实行计划接种免疫疫苗,我国麻疹的发病人数逐渐下降。2006年全国报告麻疹病例为9万余例。

白喉我国的白喉发病率在计划免疫前是25人/10万,而计划免疫使这一局面迅速改观。2005年,我国无一例白喉病例报告;2006年以后,只有个例报告。

百日咳计划免疫前后的发病情况反差巨大——由以前每年300人/10万的发病率,下降到现在每年只有几千例。

乙型肝炎我国的乙型肝炎计划免疫开展得较晚。1992年的调查表明,15岁以下人群的乙肝病毒携带率约为10%。2002年,乙型肝炎的免疫被纳入新生儿的免疫计划。现在这一人群的乙肝病毒携带率已降到3%。

刁连东介绍,卫生部曾算过一笔账,1978年~2000年,通过实施计划免疫,我国共减少6种传染病(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百日咳、结核、破伤风)发病3亿多人次,减少死亡400多万人,减少住院费用400多亿元。计划免疫对个人、社会、经济贡献巨大。

尽管我国计划免疫工作取得了辉煌成绩,但刁连东仍然指出,我国在一些传染病的免疫预防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首先,由于人们旅行的增加,相应增加了疾病传播的机会,因此要严防某些传染病的死灰复燃或发病率的上升。其次,虽然15岁以下人群的乙肝病毒携带率下降明显,但我国整体人群的乙肝病毒携带率依然较高。这说明,仅在儿童中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是不够的,还要为其他人群接种。第三,由于对新型疫苗认识不够,仍有许多人受到疫苗可预防疾病(如轮状病毒腹泻、呼吸道病毒感染、肺炎球菌性肺炎等)的危害。例如,我国每年有250万人感染肺炎球菌性肺炎,并导致12.5万人死亡。但许多人并不知道,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能覆盖导致90%左右肺炎球菌疾病的23种肺炎球菌感染血清型和90%的肺炎球菌抗生素耐药株。刁连东强调,应加强相关健康知识教育,增强人们的疾病预防意识,进一步提高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免疫接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