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出:应建立“治未病”中医社区服务平台

时间
2007-09-10

据中国医药报北京讯 记者崔昕报道“建立‘治未病’服务平台和特色化健康管理,建立常见病联动干预模式,开展特色‘治未病’服务,进行‘治未病’服务效果评价和理论研究”——这是在8月28日召开的“治未病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研讨会”上,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专家提出的中医“治未病”社区服务的总体思路。该思路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有关专家指出,应搭建一个凸显中医特色和优势,临床、社区和理论研究相互支撑,患者、社区和医生联动的服务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院长王耀献介绍说,他们设计的“治未病”服务平台包括“治未病”诊疗中心、“治未病”研究室和信息化支撑的社区“治未病”服务平台。该平台充分利用北京市东城区社管中心全国领先的社区信息化健康管理网络和东直门医院在中医证候研究和中医体质研究方面的优势,在北京市东城区社管中心信息化健康管理网络中加入“中医证候”和“中医体质”两个模块,建立社区“中医证候”和“中医体质”监测网络,并纳入社区信息化健康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逐步摸索并建立常见慢性病(中风、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中医“治未病”服务技术规范和联动干预模式,提供冬病夏治敷贴治法、中医体质诊断和治疗方法等来进行常见病的预防,为社区居民建立“中医证候”、“中医体质”网络监测,提供中风、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中医监测与全程特色干预等服务内容。

著名中医药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指出,落实中医“治未病”工作,是对中医学科发展的延伸,同时扩展了中医药的发展空间。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应通过建立“治未病”中医社区服务平台,建立常见慢性病的中医“治未病”服务规范,提高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规范中医“治未病”服务方法,降低常见慢性病的死亡率和复发率。同时应用临床流行病学/DME/EBM法,评价中医“治未病”的服务效果,包括预防疾病的疗效、安全性和卫生经济学评价,使之能够在全国更大范围内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