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口腔颌面部肿瘤综合治疗水平显着提高

时间
2008-04-25

据中国医学论坛报讯(实习记者 刘畅 通讯员 陈祖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张志愿教授等,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邱蔚六教授指导下,将显微外科等技术分别用于口腔颌面部缺损重建、颌骨重建,建立腓骨瓣牙种植牵引技术、高位颈动脉重建术等术式,提高了口腔颌面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日前,该研究成果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往往造成软、硬组织大量缺失、继发畸形和功能障碍。为解决这一问题,张志愿教授等在解剖学和动物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将显微外科技术用于口腔颌面部缺损重建,完成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2514例,成功率达98.7%;应用多块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串联修复大面积、洞穿性缺损,使患者术后容貌、呼吸、吞咽及言语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研究者还将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牙种植体和颧种植体技术、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用于颌骨重建,实现了个体化功能性重建的目标,解决了患者咀嚼效能低下的难题。同时,研究者建立了腓骨瓣牙种植牵引技术,使颌骨重建、牵引成骨和牙种植同期完成,治疗周期显著缩短,术后外形和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晚期或复发性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往往侵犯颅底、颈动脉或喉,过去通常被视为不治之症。课题组建立颅颌面联合根治术治疗晚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采用血管化组织瓣一期整复颅内、外缺损,避免了术后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使患者的5年、10年生存率分别达到37.5%、20%,最长的生存时间已达20年。研究者开展全舌、全口底及全喉切除与重建术,使会厌、喉受累的晚期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3年生存率达35%;他们还开展高位颈动脉重建术,为挽救和延长高位颈动脉受累患者的生命开辟了新的途径。

该研究成果获得专利1项,发表论文119篇,SCI收录9篇,他引329次,编写专著18部,在全国地市级以上20余家医院临床应用2000余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