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痘后证治

痘证证前施治合法,痘后余恙,可以尽无,所患者不过虚。

则调补之中,略寓清化可也。至痘前失治,则痘后余恙滋多。兹 择要述之如下。

一痘后不喜食者,向不能食,痘后愈甚者,此脾胃气虚,宜 七珍散补之。又痘前能进食,痘后又骤加,以致恶食不食者,此 脾虚伤食也,宜木香大安丸调之。

一痘后唇不遮齿者,此由气血两虚,急宜大补,否则必成慢惊之证。

一痘后自汗盗汗者,此由卫气弱荣血热所致,宜保元汤、当归六黄汤间服,兼服败蒲散。

一痘后咳嗽者,此肺中余邪未尽,宜甘桔汤合泻白散,加马兜铃等清之。有鼻渊者,宜用丝瓜藤烧灰 吹之,内服丝瓜、黄芩、栀子、牛蒡、甘草之属。

一痘后呕吐者,此证多由余热在胃所致。凡乳入口即吐,面色青白,手足冷,二便自利者,此冷吐也, 宜益黄散。凡心烦作渴,食乳甚急,聚满胸中,然后吐出如射,面色带赤,手足心 热,居处喜凉者,此热吐也,宜橘皮、生姜、竹茹之属。至伤食而呕,闻食嗅即欲吐者,宜木香大安丸。

一痘后腹痛者,由大便未通,燥屎作痛,宜下之。由食少便润,忽尔作痛,喜用手按摩,此为虚 宜培补。至于伤食作痛者,宜木香大安丸。

一痘后泄泻者,能食、口渴、脉盛为热入大肠,宜黄芩汤加川连。食少不渴,脉微小者,此里气虚不 能禁固水谷也,宜四君子汤加诃子、肉豆蔻之属。

一痘后吐蛔者,由热毒聚于肠胃而蛔不安也,宜黄芩汤加半夏、乌梅、川椒之属。

一痘后手足拘挛,屈伸不便者(与外感暴作之抽掣不同),此气血不能荣养筋骨所致,宜十全大补 汤去地黄、茯苓,加川断或川乌之属。

一痘后出血者,此因余毒邪热,迫血妄行所致,宜清血解毒。

此外有后痘发热、乳肿、发痈三症,虽似轻恙,最为难治,忽视之,每成危证。发热由于余热留流。

凡病后余热最不易退,痧痘之后为尤甚,治宜分别虚实。凡大便难,小便赤,能食而烦 渴者,此实热也,宜先用四顺散之属,以解里热,后用升麻葛根汤加地骨皮以解表热;凡大便不闭,小 便不赤,坐立振摇,饮食不进者,此虚热也,宜保元汤加知母、麦冬,甚则可加干姜附 子.浮肿多由虚而脾气不行,其皮如鼓,按之难下,当理气为主,宜人参五皮散。其有感湿而肿者,多 足下先肿,其形光亮,按之有窝起,好饮而小便赤涩,当健脾利水为主,宜用苍术、木 通、浓朴、车前、滑石、瞿麦、泽泻、猪苓、茯苓皮、大腹皮之属,俟小便自利,其肿自消;因感冒而 肿者,多头面先肿而身热口渴,宜用升麻、柴胡、茯苓、木通、车前、防风、大腹皮、甘 草、姜、葱汁水煎服,使微汗而肿自退;因血不行而肿者,其皮;肤之内,隐隐皆有血路,当活血为主, 用四物汤加人参、陈皮、香附、木通、茯苓。总之,浮肿一证,初起能表则表,继则以五皮汤为主方,而至 浮胀如鼓,按之微急者,皆脾虚,宜培土健运为主。发痈由于痘疮余毒,留藏经络,失于解利,外不得泄于皮 肤,内不得入于脏腑,致东流西注,一有着处即成痈毒,多生于肌肉空虚处,或肢节动摇处。毒浅者, 只生结核疮疖,毒重者,头项、胸胁、手足、肢节一齐 肿作痛,流注起伏,根深蔓引,轻则溃筋脱骨, 为残废之疾,重则竟致死亡。治宜人参败毒散、五福化毒丹。大都肿而不溃者,气血两虚宜托,已成 脓者宜清解,溃后宜清补兼施,而溃后不愈,则培土健运扶气以使其收敛。至 于详悉治法,则宜参考外科医籍也。

附方

(一)七珍散 开胃养气,温脾进食。

人参 白术 黄 (蜜炙) 山药 茯苓 粟米 甘草(各等分)

研为细末,加姜、枣,清水煎服。

(二)木香大安丸 治脾虚食积,呕吐泄泻。

木香(二钱) 黄连 陈皮 白术(各三钱) 枳实 山楂肉 连翘 神曲 麦芽(炒) 砂仁 莱菔子(各一钱五分)

(三)当归六黄汤 治血虚盗汗,内热晡热。

当归 生地 熟地 黄柏 黄芩 黄连(各一钱) 黄 (炒,二钱)

(四)败蒲散 治睡中多汗。

故蒲扇(烧存性)

研细末,乌梅汤下。

(五)益黄散 治小儿脾胃虚寒,乳食不化,腹痛泄利。

陈皮 青皮 诃子 甘草 丁香 (六)十全大补汤 治气血两虚。方见本章第四节。

(七)人参五皮散 治痘后浮肿,由于脾气不行者。

人参 大腹皮 陈皮 桑皮 姜皮 白术 茯苓皮 官桂 麦冬 木香 泽泻 车前子 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