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门

金匮蜀漆散治牝疟多寒。

蜀漆(即常山苗。) 云母(烧二昼夜。) 龙骨(熬。等分。)

上杵为散。发前以浆水调半钱。(即酸浆。浆水散下) 温疟加蜀漆半分。临发时服一钱匕。

按蜀漆性升。上涌顽痰最速。云母性温。开发阴邪最猛。二味相需。较之常山、阳起石更捷。又恐涌泄太过。即以龙骨敛固其津。仍取龙性纯阳。同气相求。佐上药以发越阴分伏匿之邪。则牝疟之寒自已。与桂枝龙骨牡蛎汤、火逆汤之义不殊。其外台牡蛎汤。用吐蛎、蜀漆、麻黄、甘草四味。药虽异而功用则同。盖蜀漆得云母。则温散顽痰于内。蜀漆得麻黄。则温散寒邪于外。亦恐发泄太过。即以牡蛎收敛阴津。仍取其性入阴。有软坚散结之功也。用甘草者。令以协和中外。则胃气有权。方得振祛邪作汗之力耳。

达原饮治疫疟壮热。多汗而渴。

黄芩(一钱五分。) 甘草(炙。一钱) 白芍(一钱) 知母(二钱) 浓朴(一钱) 槟榔(二钱) 草果(一钱) 生姜(七片。) 大枣(一枚。擘)

水煎。发前热服。温覆取微汗。或问疫邪初犯募原。吴又可以达原饮为主方。详方中槟榔、草果、浓朴。俱属清理肠胃之品。知母直泻少阴邪热。与募原何预而用之。答曰。募原虽附躯壳。贴近于里。为经络脏腑之交界。况湿土之邪。从窍而入。以类横连。未有不入犯中土者。所以清理肠胃为先。非若伤寒传次。表证未罢。误用里药。则有结胸传里之变。即尚未离表。但须姜、枣。佐芩、芍、甘草以和解之。若见少阳阳明太阳。必兼柴胡、葛根、羌活以开泄之。

设里气不通。势必盘错于中而内陷。则加大黄以攻下之。又可专工瘟疫。历治有年。故立此为初犯募原之主方。其殿后则有白虎、凉膈为鼎足之任。以此推原。其他变证。则三黄双解、清热解毒、人中黄丸等方。可默识其微。而用之必当矣。余尝以此治疫疟、时疟。靡不应手获效。总借以分解中外寒热诸邪之力耳。

何首乌散治疟积滞去后。寒热不止。至夜尤甚。

生何首乌(五钱。碎) 青皮 陈皮 甘草(炙。各一钱) 生姜(七片) 大枣(三枚。擘)

水煎。露一宿。侵晨热服。 多汗而渴。加知母、乌梅。虚人腹痛。加人参、浓朴、木香。

七宝饮治一切实疟。服调理药不止。

浓朴 常山(醋炒。) 槟榔 陈皮 青皮 草果(各一钱。) 甘草(炙。七分)生姜(七片)

水酒各半煎。露一宿。侵晨热服。(一方。多半夏一钱。大枣一枚。)

常山饮治疟发晡时。至夜数不止。脉实邪盛者。

常山(醋炒) 槟榔 青皮(炒) 甘草 当归(各一钱) 穿山甲( 八分。世本。作木通。) 黑豆(四十粒) 生姜(七片)

水酒各半煎。露一宿。侵晨热服。

鳖甲煎丸(金匮) 治疟母一切痞积。

鳖甲(炙。一两二钱) 柴胡 芍药 牡丹 虫(熬) 乌扇(烧) 鼠妇(熬)蜣螂(熬。各四钱) 桂枝(千金。作桂心) 阿胶(各三钱) 黄芩 桃仁 干姜 大黄半夏 人参 浓朴 蜂房(炙。各二钱) 石韦(去毛) 紫葳(各二钱半) 葶苈瞿麦(各一钱半) 赤硝(一两)

上二十三味。为末。取锻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浸灰候酒尽一半。滤去灰。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纳诸药末煎为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千金。无鼠妇赤。硝。多海藻大戟)此方妙用。全在鳖甲之用灰淋酒。煮如胶漆。非但鳖甲消积。酒淋灰汁。亦善消积。较疟母丸之用醋煮。功用百倍。

疟母丸治疟痞结于左胁硬痛。

青皮 桃仁 神曲 麦芽(各一两。四味俱炒) 鳖甲(三两) 山棱蓬术 海粉(即蛤粉。各五钱) 香附(二两。五味俱醋煮) 红花(三钱)

神曲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淡姜汤下。

白虎汤(方祖) 白虎加桂枝汤(白虎汤下)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小柴胡汤下) 柴胡桂姜汤(小柴胡汤下)二陈汤(方祖) 柴胡桂枝汤(小柴胡汤下) 人参养胃汤(平胃散下) 清脾饮(小柴胡汤下)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人参实卫汤(保元汤下) 白虎加人参汤(白虎汤下) 胃苓汤(平胃散下) 理中汤(方祖)小建中汤(桂枝汤下)黄建中汤(桂枝汤下) 钱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内补当归建中汤(桂枝汤下) 凉膈散(方祖) 大柴胡汤(小柴胡汤下)人参败毒散(小柴胡汤下) 逍遥散(虚损门) 六君子汤(四君子汤下) 四兽饮(四君子汤下)芎归鳖甲饮(四物汤下)清暑益气汤(保元汤下) 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下) 崔氏八味丸(方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