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活血化瘀作用的探讨

出处:上海针灸杂志1998年第4期

摘要:针灸主要功能之一是通经活络,它治疗气滞血瘀、脉络痹阻病症自是顺理成章的。为了阐明针灸活血化瘀的作用与治疗血瘀症的规律,改变目前针灸临床较普遍存在病种局限的格局,扩大针灸的应用范围,促进临床研究同实验研究的结合,应当加强针灸活血化瘀作用的研究。

血瘀的表现多种多样,经全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制订的诊断主要依据是(1)舌质瘀紫或舌体瘀斑瘀点,(2)脉涩,或结、代或无脉,(3)固定性刺痛或绞痛并拒按,(4)病理性肿块,(5)血管异常,(6)出血及各种出血后引起的瘀血,黑粪,皮下瘀斑等。具有上述二项即可确诊,或一项以上并有实验室依据,主要是:微循环障碍,血液流变性异常,血流动力学障碍,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血管栓塞与超微结构有血瘀表现等。

1.精神分裂症

中医历来认为本病同瘀血有关。《素问·经论》篇指出:“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提示气血失调能引起精神紊乱。现代研究发现,精分症患者有明显的微循环障碍与血液流变学异常。不少血瘀症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电泳时间等明显高于正常人,从而通常把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状态作为血瘀症辨证与活血化瘀疗效评估的重要指标。对102例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测定,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我们应用温阳通络、调理气血的灸法治疗精分症,艾灸治疗后,全血高切比粘度与低切比粘度明显降低(P<005),血小板聚集性降低十分显著(P<0.01)。

2.类风湿性关节炎

患者大部分有瘀血见证,在疾病发作期间,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较正常人为高。对90例患者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治则为指导,用针刺进行治疗。总有效率达80%。

3.原发性青光眼

是一种严重危害视力的常见眼病,均表现为眼压升高,眼底视乳头改变和视力障碍,症见眼胀、视糊、目赤、虹视和头胀痛。甲皱微循环与球结膜微循环观察多数有异常。作眼血流图测绘,波幅值、灌注指数的排放指数也均有异常发现。经针刺肝胆等经穴位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乃至消失,视力不同程度提高。外周微循环得到明显改善。眼血流波幅值、灌注指数显著升高,排放指数也增加。针刺经穴通过高速相关脏腑的偏盛偏衰,使其功能协调,经络气血畅通,以致归明于目。

4.硬皮病

中医认为是寒凝血瘀、络脉不通、肌肤失养而成。硬皮病在临床上有较多的血瘀证象。采用隔附子饼间接灸治疗后,患者获效,表现为局部皮损变软,雷诺氏现象减轻,微循环改善,极度弛张的毛细血管袢,灸后基本恢复。

5.内分泌性突眼症

除眼球突出外,常见到眼胀痛,结膜血管呈锯齿状扭曲,末梢有瘀点,舌下静脉怒张,女性经行腹痛有瘀块。本症血液处于高粘状态,微循环与眶血循环血行不畅,共同表明瘀血存在。用针刺上天柱、风池等穴治疗,近期有效率78%。针刺治疗后血流速度明显加快,非线状态与袢顶瘀血显著减少,血液流变性复查,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和血球压积均明显下降,有的已达正常范围。眶区血流图血流波幅显著增大,同时灌流指数、排放指数明显增加,血供改善,表明针刺改善血瘀症的一些指标与效果是一致的。

6.冻疮

用手指血流图对22例冻疮患者进行观测,提示患者手指部血液动力学有异常,同中医认为冻疮与寒凝血瘀有关的病机分析相类似。我们用药物温灸器放置于患侧外关-三阳络穴处施灸治疗,治愈率为36.36%,有效率为86.36%。温灸法可降低手部血管紧张性,提高搏动性血流供应量,起到温经活血的作用。

7.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中医认为本症系气滞痰凝血瘀结于少阳、阳明之络所致。本着局部与整体调节相结合的原则给予针刺治疗,经治相当一部分患者肿大的甲状腺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甲状腺恢复正常大小者,前者腺体缩小有效率为75.61%,后者为78.26%,Ⅱ组为4.76%,同Ⅰ或Ⅲ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

8.同种皮片移植排异反应

排异反应的结局是移植皮片内血管变形,血流缓慢,广泛性血栓形成,导致皮片坏死脱落。同血瘀形成有许多共同之处。经施麦粒灸后,移植皮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提示皮片内循环障碍程度明显减轻,血供维持时间延长。这反映艾灸通过调节受体小鼠的免疫功能,减弱其对移植皮片的免疫反应性,减轻移植物血运障碍,发挥了活血通络的作用。

讨论

1.中医认为各种原因引起血液在经脉内运行不畅,甚至停滞不流,或溢出经脉之外,谓之瘀血。临床治疗血瘀症的目标是疏通经脉,活血化瘀,祛瘀才能生新,达到扶正祛邪,协调阴阳的目的。本文资料显示,针刺或艾灸要有效的改善患者微循环状态,或纠正血液流变学异常,或降低血小板聚集性,或减轻乃至消除血液动力学障碍,或延缓血管栓塞形成,使血流量增加,循环改善,气血运行从“不通”到“通”。从而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体现了针灸调节功能系统的作用。

2.所应用的全部经穴共20余个,大致分为二类。一类重于局部导气和营,另一类则致力于整体调整,益气养血,温煦脾肾。针灸活血化瘀作用是以辨证论治为基础的,穴位组合系依据具体病症而定,有的以局部或邻近穴位为主,辅以整体调节;有的则以整体治疗为主。再者,它表明在活血化瘀过程中调气的重要性。

3.一般以高粘滞血症代表血瘀证。

在本文资料中,经针灸治疗有效,血瘀指标有显著改善的病症,多是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免疫功能状态出现异常的病症。总之,根据上面分析,可以推断,免疫学因素可能参与了血瘀形成的过程。作为血瘀状态体现的微循环、血液流变学、血液动力学障碍、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血管栓塞形成等,同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有关。须知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自稳机制失调的结果。它们可能就是参与瘀血形成的因素之一。恢复免疫自稳机制过程中,活血化瘀是重要手段。祛瘀才能生新,祛瘀是促使机体不断地把陈旧的、瘀滞的、阻塞的物质清除出去,从而不断产生新的、正常机体所必须的物质。当然,针灸是通过什么具体方式或途径达到活血化瘀的,神经、体液和神经递质等在针灸活血化瘀中如何进行调控等问题,有待今后另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