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肺科疑难病症辨治经验

邵师认为,任何一种疾病,没有绝对的“虚”和“实”,而无非是在不同的阶段有所偏重而已,而对于疑难病症而言,则更常常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并常可见寒热相夹、表里并存之象。通过反激逆从法,即用性味功效及作用趋势相反的药物配伍,从而相辅相成,突破单相治疗的局限,以双相调节的方式激发出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效应,为疑难病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门路。

(一)肺间质纤维化验案

蔡姓女患者,52岁,患间质纤维化病史1年余,激素治疗半年无效。症见咳嗽气促,胸闷,面潮红,头昏心烦,口苦怕冷,腰酸乏力。易感冒,苔薄质瘀暗,脉沉细。邵师认为此乃本虚标实,寒热夹杂,治拟温肾柔肝,清热活血,化痰散结。方用:桑叶、桑白皮9g、黄芩12g,丹参15g,石菖蒲12g,赤芍、白芍各18g,海藻12,海浮石18g、莪术9g、牡蛎30g、黄荆子9g等。方中攻补兼施,温清并用,治疗近半年,咳嗽、气促明显好转,其他诸症也见不同程度的改善。CT显示:其肺间质毛玻璃样改变较半年前有明显改善。

(二)肺结核球治验

早在60年代初,邵师开始摸索对西药产生抗药性或有药物反应的肺结核病例运用中医治疗,他使用清肺泻火法使部分病人除症状改善外,痰菌也转了阴性。但对于那些痰多、痰黄、病灶纤维化较多患者,效果却不佳,按照西医理论,这些病人因肺部病变造成的大量纤维增殖和干酪样坏死,病变局部淋巴血管破坏和瘀阻,从而造成病变不易愈合而疗效不高。为此邵师在原有的清肺泻火基础上大胆加入活血化瘀法治疗许多难治性肺结合,提高了疗效。一些常咯血的病人用了活血药后反而血止了,有的病人不仅痰菌转阴,多年的空洞也闭合了。曾治一蔡姓男患者,因咳嗽、痰血、易患感冒而就诊。胸片见右上有4cm×4cm结核球,曾用西药抗药,因药物反应而中止,西医考虑肺病应予以手术切除。患者要求试服中药,即予黄芩、百部、丹参、功劳叶等组方煎服,每日1剂。1年后复查胸片,病灶未缩小,但咳嗽明显好转,咳血消失,不再经常感冒。仍以上方加减,继服1年,复查胸片见病灶缩小至2.4cm×2.4cm。随访10年,病情稳定。

(三)顽固性气胸(多发性)治验

一般而言突发性气胸起病较急,来势较猛,而且都在剧烈的运动或其它诱因下突然发作,初起多属实证。而气胸反复发作病程较长,来势缓慢,有时在无任何诱因下发病则往往因肺气虚损,以致肺性胸泡薄弱,容易破裂,肺气不能肃降,气促而喘,反复发作后常成气阴二虚。

病例:患者柳×,男性,17岁,学生。住院号71756。于1985.9.24因胸闷、气急伴肢体乏力,自汗盗汗,大便干结。肺部检查发现左下肺呼吸音明显降低,X线胸片检查:左侧自发性气胸,肺压缩约25%~30%左右,伴左下积液而入院。同年6月份以来,左侧自发性气胸反复发作,而且发作频繁,短则半月,长则一月,发作时以胸闷气促为主,三月中抽气8次,作左侧胸腔封闭引流术数次,因不愿手术,休学在家疗养。经人介绍来我院服中药治疗。邵师根据患者的症状及多次气胸发作,结合脉细小无力,舌苔薄白,舌质偏红等,辨证属肺气亏损,肺阴不足。审证求因,故以补气养阴着手,处方如下:黄芪30g 黄精12g 孩儿参12g 玄参12g 白术18g 丹参9g 五味子4.5g 平地木15g 功劳叶15g 桑寄生9g。每日一剂,服药一周,胸闷,气急明显好转,大便通畅,胸透复查左肺基本复张,左下积液吸收,继服上药,随症加减。月后患者又感胸闷,胸透示左侧气胸复发,继续上方,加重黄芪量18g 莪术12g 丹参12g,胸全片复查,情况良好,以后门诊随访中,随症加减,邵师在养阴基础上加入补肾纳气的狗脊、补骨脂、杜仲等药后,体重增加,全身情况良好,恢复上课,随访数年左侧气胸未再复发。根据“虚则补之”这个理论,采用益气养阴法,方中大剂量黄芪及白术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促进细胞免疫功能,且明显增高血清IgG。配合黄精、太子参、玄参、五味子补肾润肺之品滋补而不腻。至于多次发作病例必要时加入丹参,活血生血;莪术健脾通络,往往可以提高效果。邵师认为肺为上焦,比较娇嫩,易伤肺阴,所以在气胸吸收后,还需服用些中药如生脉饮、玉屏风散,补益元气,养阴敛肺,有利于疾病痊愈、肺泡的修复,巩固疗效,减少气胸的复发。

(四)机化性肺炎的验案

田××,男性,50岁,干部。1971年初因发热,胸痛,咳嗽,时带痰血而就诊。X线检查发现左中近肺门处有一个团块状阴影,经一般抗炎处理,阴影无变化,乃疑为肺结核病,用过链霉素100余g,对氨基水杨酸钠及异菸肼等治疗近2年。1972年底肺片复查,左中块状阴影依旧存在。后经上级医疗单位会诊,进一步用肺部分层摄片及碘油支气管造影术等检查,诊断为机化性肺炎,需作手术切除。患者有顾虑,乃于1973年7月要求中药治疗。来诊时病人体质一般,伴有咳嗽、痰血、胸痛、胸闷等症,纳食尚可,脉象小滑,苔薄黄腻,舌质红少津。因患者家住沪郊金山县,交通不便,邵老用自拟的治疗肺结核有效中成药“芩部丹”(黄芩、百部、丹参)及“三草片”(鹿衔草、鱼腥草、夏枯草)带回交替作用。服药一年后,诸症见改善。胸片复查左中块状阴影大小如前,粗阴影密度已变淡解疏,继续用上二方,三年后左中块状阴影基本吸收消散,仅留少纤维条状阴影。1980年停药随访十余年情况良好。

按:本例以久咳、痰血、胸痛胸闷、舌红苔黄为见症,证属痰热伤肺、阴液耗损。所用中成药所以见效,是因为其方剂配伍:黄芩、百部清热润肺;鱼腥草为民间治肺痈验方,能够化痰排脓;鹿衔草、大丹参活血止血,祛痰生新:夏枯草除清热解毒外,尚能软坚散结,用于肺结核的“芩部丹”和“三草片”辨证确切同样可以治机化性肺炎,体现了中医“异现同治”治则的优越性。

(五)肿瘤型肺门淋巴结核验案

竺××,男性,39岁,干部。1970年4月来我院门诊就诊。1969年7月,患者因低热、消瘦、纳减、盗汗等症到当地医院就诊,经胸透及拍片,发现二侧肺门阴影增宽,呈团块状。侧位片显示肺门处有一卵圆形巨大块状物(4.5cm×6.5cm)。阴影致密。曾诊为“纵膈肿瘤”,经化疗,放射等治疗,病灶未见缩小。同年8月,右上锁骨下发现1cm-2cm肿大的淋巴结,乃作活体检查,病理报告为淋巴结核。用链霉素、异菸肼、对氨基水杨酸钠合并治疗,半年后肺门阴影依旧存在,乃转我院肺科中医治疗。当时患者主诉胸痛、咳呛、消瘦。即停用链霉素及对氨基水杨酸钠,维持异菸肼口服,并加用我院治疗淋巴结核的验方小金片,每次5片,每日2次口服。2月后胸痛、咳呛等症稍有改善,但胸片复查未见好转。继服小金片3月,复查胸片,2上肺门横径为7.0cm,侧位片显示卵圆形阴影大部分吸收消散,乃于同年10月停药(共服小金片6月),恢复工作。12月胸部正、侧位片复查:二上肺门横径6.0cm,已恢复正常;侧位片肺门肿块已完全消失连续随访11年,于1981年6月随访胸片示:二肺野及肺门阴影均呈正常X线相,病情未见复发,并一直正常工作。

按:1.本例虽维持应用异菸肼口服,但开始就合并应用三种抗痨药物达6月之久,未见疗效,而改用小金片5月后,肿块即完全消失,说明小金片对淋巴结核是有显著功效的。2.本方组成药物中,有几味是有毒性的,如马钱子等。但如果配伍确切,用量适中,炮制得法,如本例虽用药半年之久,亦未见副作用。

(六)结核性脓气胸治验

结核性脓气胸是比较难治的疾病,往往伴有支气管胸膜瘘的形成,病情缠绵,外科手术也不易根治。我们应用祖国医学清热解毒等发攻其邪,以益气托脓等法扶其正,兹报道如下:

病例汪××,男,54岁。门诊号:80-19381。肺结核病史40年,左上空洞形成,先后经卫生营养疗法及2次人工气胸术共6年,以后又服异菸肼等治疗,空洞愈合。1980年1月起,长期发热,痰多稠黄,兼带脓性,胸片检查发现左侧脓胸伴左上液平存在,经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及链霉素注射乏效;又经利福平、乙胺丁醇及卡那霉素等治疗,发热未退,乃停用西药,胸片显示脓气胸同前。

1980年5月29日来我院中医治疗,主诉日晡潮热,体温38℃左右,黄痰多,胸闷不畅,面色少华,精神萎靡,脉滑,舌质红剥少津。胸片显示左侧胸膜广泛增厚粘连、左上液平存在。拟清肺育阴,宽胸化痰法治之:

鹿衔草、鱼腥草、夏枯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蚤休、功劳叶、平地木各30g,玄参、全瓜蒌、广郁金、川楝子各9g。

药后身热未清,易汗,仍宗前方去川楝子,加沙参、青蒿、地骨皮各12g,糯稻根60g煎汤代水。上方加减连服一月,6月25日复诊,午后低热稍减,但仍有37.7℃~38℃左右,少气,动则喘促,神疲乏力,纳谷不香,脉来濡细。呈中气不足,清阳下陷之象。机体抗病能力下降,光凭攻邪不能奏效,必须加入益气和中之剂,攻补兼施:

黄芪9g 炙甘草4.5g 鹿衔草30g 半枝莲30g 蚤休9g 白花蛇舌草30g 连翘9g 鱼腥草30g 青蒿9g 银柴胡4.5g 秦艽9g 牡蛎30g 野荞麦根3g。7帖。

药后二周,低热已减,最高在37.5℃左右,易汗,眠少,前方佐以孩儿参9g,大枣5只,淮小麦30g 脱力草15g。以后在上方基础上,根据辨证,稍有加减,连服两月,咳痰均减,潮热明显好转,同年8月胸片复查,左上脓腔阴影明显吸收好转,液平消失。治后1年随访,情况良好。

体会 结核性脓气胸,根据其不同的临床阶段,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急性发作时类属中医的肺痈病,慢性阶段又近似于肺痿症。《金匮要略》把肺痿、肺痈等归纳在一起介绍,有其一定的科学性。原文说:“肺痈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实际上已是对这类疾病两个阶段的描述。

本病例除痰多黄稠等症外,潮热经久不退,因此首选清热消痈的鱼腥草、鹿衔草与夏枯草。此三药是“三草片”的组成内容,我们用来治疗肺热痰多,空洞形成的肺结核患者。同样考虑到本例脓腔较大,病情远较空洞复杂,因此配伍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蚤休等加强其解毒排脓的作用。

此外,值得提一下的是,邵老重用野荞麦根除清热解毒的作用外,尚有活血散瘀之功,于本病有一定疗效。

本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患,病程长,易导致体质亏损。如何调理其整体,托脓排毒,不失时机地运用攻法和补法相辅相成,对这些难治性疾病是很关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