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事之“秋”别让健康着了“凉”

时间
2008-12-08

天凉好秋。不知不觉,秋天已悄然来临。

秋季是指立秋至立冬之间的一段时间,其中有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季节特点是初秋湿热较甚;白露后雨水减少,气候干燥,昼热夜凉;寒露后天气很快变冷。一些人不适应秋季的气候变化,极易发生疾病或旧病复发,因此,秋季又被人们称为多事之“秋”。

据毓璜顶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娄桂兰介绍,秋季是寒暑交替的一个过渡季节,受气候变化、人体适应性不同、活动特点和环境因素等影响,是感冒、呼吸道(支气管炎、哮喘等)、胃肠道、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高发期,也是皮肤干燥症、抑郁、外伤、口角炎等疾病的多发期。尤其应该注意的是,老人和儿童抵抗力较弱,避免盲目“秋冻”,要及时关注天气变化,预防疾病侵袭。

中秋久别重逢过于兴奋

七旬老太血压骤升急入院

进入9月,心脑血管病人增加一倍

中秋团圆,姐妹久别重逢,本是一件高兴的事。可是9月25日当晚,家住福山区的75岁的王大娘却紧急进了医院。原来,王大娘姐妹共有五个,有两个姐姐一直在东北,眼看姐妹们年事已高,以后再相聚越来越不易,思亲心切,今年中秋姐妹约好在烟台团聚,过一个团圆的节日。可王大娘有冠心病、高血压及静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等多种老毛病,由于平时注意保健和治疗,一直无大碍。可此次姐妹相聚,老人难抑激动的心情,血压骤然升高,达到180/110,头痛、恶心,家人紧急将其送往医院治疗。所幸,经过医护人员抢救,老人脱离了危险。

点评:进入9月份,仅从毓璜顶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来看,心脑血管就诊人数就比夏天增加了一倍,数都是中老年人。秋季气温骤降,冷暖无常,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一些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等的病人就该注意调整用药,注意保暖,避免疲劳、情绪波动太大、生气上火等,注意饮食,定期检查。必要的话,像王大娘的情况,就应该用一些扩张血管、降血压的药,避免情绪激动,以及过于剧烈的运动。

还要提醒市民的是,中秋、国庆“两节”接踵而至,一些本该住院治疗的病人,受节日在医院不吉利的迷信想法影响,以及想家心切,纷纷要求出院回家,节后再入院治疗,样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应听医嘱。尤其在节日期间,注意预防各种节日病,要注意休息,避免情绪起伏,避免饮食无节制,注意保暖,外出游玩还应注意安全,避免外伤等。

一瓶冷饮“撂倒”一青年

入秋胃肠道病人猛增,其中不少“冰箱病”患者

“没想到喝了瓶冷饮,竟然会惹出这么大麻烦!”9月24日傍晚,在120急救中心,市民黄先生捂着肚子前来就诊,额头大汗淋漓。原来,他晚上下班后口特别渴,在家到处找水没找到,就直接从冰箱拿出一瓶冷饮一饮而尽,仅过一会儿便感到腹痛,往厕所跑了七八趟,最后实在支持不下去了,急忙打车来到了医院。经医生检查,他是喝了过多冷饮,导致胃肠不适和腹泻。

点评:入秋,腹泻、慢性胃肠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等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较高。立秋以后天气逐渐变凉,是人的肠胃功能调整期,极易出现功能下降,如果继续生食大量水果、喝过多的冷饮或者吃剩饭剩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但是,一些人仍然延续着夏季大量食用瓜果、冷饮的习惯,使肠胃造成负担,腹泻、痢疾等肠道疾病也就随之发生。从医院门诊情况看,进入9月,胃肠道病人剧增,不少就是像黄先生这样的“冰箱病”患者。

提醒市民,秋天不但在饮食上要有节制,还应注意保暖,要适量地喝些温热水,少吃生冷食物,从冰箱中取出的食物不能直接入口。要随时调整不良的作息习惯,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保护自己的肠胃。如果腹痛腹泻严重,切勿乱吃药,要及时到医院就医,以防脱水引起休克。

一家三口被雨淋,母子病倒打吊瓶

气温变化剧烈,感冒患者明显增多

最近阴雨天气较多,气温大幅下降,记者走访市区各大医院时发现,感冒患者明显增多。

“被雨淋一场,这娘俩都倒下了,现在烧还没退呢。幸亏我没事,还能照顾他俩。”9月24日,在毓璜顶医院输液室,吴先生正陪着妻子和10岁的儿子打吊瓶。前几天,他们一家三口出门采购节日食品,结果出门时匆忙没有带伞,被一场雨淋个正着。他体质比较好,回家后没什么事,可妻子和儿子却相继病倒,全身无力,咳嗽不止,持续发烧。吴先生还说,他发现最近周围感冒的挺多的,一个同事的孩子今年3岁,因习惯夏天在外玩耍,天凉后早晚还不肯回家,结果着凉发烧,也在打吊瓶。

点评:专家提醒,秋季是感冒、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季节。预防此类疾病,首先应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关注天气预报,如果连续下雨,出门要随时带上雨具,还要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老人常说“春捂秋冻”,但如果气温急剧下降还一味追求“秋冻”而不及时增衣保暖,不仅不能强身健体,还会适得其反,患上疾病。其次,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适当多吃些滋阴润肺的食物,例如梨等。另外,老年人、儿童和体弱者抵抗力较弱,尤其要注意。

(图文无关)

相关链接

秋季应该预防哪些疾病?

呼吸道疾病。入秋后由热转寒,天气干燥,气温多变,肺开窍于皮毛,而人体毛孔还处于张开状态,加之不注意自我保护,盲目秋冻,造成细菌、病毒乘虚而入,引起感冒、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近一段时间以来,烟台秋雨连绵,气温下降较快,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便明显增多。预防此类疾病,市民应注意增强自身免疫力,时刻关注天气变化,注意增减衣服和睡觉时及时调整被褥厚度,多饮水、吃水果,户外活动不要出汗过多,注意室内每天定时通风,避免公共场所交叉传染。另外,流感的暴发期主要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9-11月份是最佳预防接种流感疫苗的时间,因为疫苗产生抗体需要一段时间,今年流感疫苗现已开始接种,安度冬季还需从秋季开始防患于未然。

胃肠道疾病。寒暑交替季节,气温骤降,人体脾胃虚弱,抵抗力随之降低,加之秋季食品品种丰富,而一些人还沿习夏季生活习惯,吃冷饮、喝凉水、暴饮暴食,极易引发腹泻、肠胃炎、胆囊炎等。所以,应根据气候变化,及时调整,应以清淡、温软、易消化食物为主,不宜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粘等易上火、不易消化或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定时定量,注意饮食卫生,注意保暖。

心脑血管疾病。进入秋季,天气逐渐变凉,降温和忽冷忽热的气候,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是心绞痛、心梗、脑梗、中风、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多发期,稍不注意,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在秋季,这类病人要随时关注气候变化,收听气象预报,及时增减衣物,高血压患者注意及时调节用药,定期检查心电图和血压,老人晨练不必太早出门。

此外,秋季还是皮肤干燥症、抑郁、外伤、口角炎、过敏症等高发的季节。提醒市民,养生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市民应该多饮水、多日照、多活动,多食果蔬,保持心情舒畅,注意个人卫生,及时增添衣服,在登高及野外活动时要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