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的中医证治研究

时间
2006-04-14

目前,中医对于亚健康的辨治主要为三方面,一是从基本病机分为劳伤气血津液、阴阳、脏腑,劳伤寒热与生痰生火;二是从体质学说入手分为肝气郁滞、心脾两虚、瘀血内阻、脾虚湿盛、肝肾阴虚,或是概括为正虚、邪实、脏腑气血阴阳失和、痰饮瘀血;三是以五脏系统辨证论治。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詹红生教授在教学、研究及临床中,对于如何思辨亚健康证治有其独到的见解。

詹红生教授说:“诚然,用几个基本证型或证候来概括亚健康状态,对于应用中医药方法干预亚健康是十分方便的。但是,从亚健康状态者各种纷繁复杂的表现来看,这种想法是难以实现的。如果照此思路研究下去,可能会出现数十种乃至上百种证型与证候,研究结果莫衷一是,难以重复。某些亚健康状态者症状轻微甚至无‘症’可辨,怎么办?我们中医还有舌象、脉象。有研究显示,亚健康状态时,舌象异常者占64.5%,脉象异常者占66.9%。所以,对此我们完全可以用中医学的技术来解决。”对于亚健康的中医辨治,他提倡“执简驭繁,以常达变”,用以构筑亚健康的中医证治体系。并提出从明理、立法和定治三方面着手的一整套临床指导思路。

一、明理:即定性、定位与定量。对于复杂的生命现象,中医学用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给予了很好的解释。中医师在分析和认识异常的生命现象包括疾病和亚健康状态时,首先应进行定性判断,即分之为阴、阳、寒、热、虚、实、表、里,简称八纲,其中,又以阴、阳为总纲。其次,再进行定位判断,具体包括经络、筋骨、脏腑、气血津液、三焦、卫气营血等。不同的划分方法适用于相应的临床调治需要。根据亚健康状态的特点,以八纲进行定性判断是十分必要的。在定位判断方面,经络、筋骨、脏腑、气血津液辨证方法可以适用。经络相对于脏腑而言部位较为表浅,在亚健康状态中显得尤为重要。以往对于筋骨辨证未引起足够重视,但在亚健康状态时却是十分突出的问题。但仅仅用经络理论还不能完全概括,也不利于强调筋骨的重要性,所以应单独列出。气血津液运行于经络、筋骨、脏腑之中,言经络、筋骨、脏腑之异,往往需要落实到具体的气、血、津液,或不足,或有余,或运行不畅,所以可降之归属于经络、筋骨、脏腑门下。一般人认为,中医诊断缺乏量化标准。在这方面中医可以借鉴目前通行的量表法,不断研究和完善。需要注意的是,量表也并非十全十美,一方面,用于研究和用于临床实际的量表应有所不同,应充分考虑实际需要和方便使用;另一方面,中医学中也不是全无量化标准,只是其所选择的参照标准和度量单位有所不同,好的东西还是要汲取。

二、立法:即干预法则。根据中医学定性、定位和定量的分析及认识,就可得出某一亚健康状态者的即时病机,据此确立相对应的干预法则。同时,还要考虑阴阳四时、五行生克乘侮以及患者的禀赋、既往史和现病史等,从而最终确定一个具体的治法。法则和治法的关系好比战略和战术的关系,其尤如攻城战,即治则是确定了“一座城池在战略上”至关重要,治法是提供“怎样把这座城池拿下来的战术”。因此,人们必须重视这样一个原则;具体采取什么“战术”即治法,则可以视具体情况或“强攻”,或“围攻”,或“智取”等等。这种一一对应的个体化干预是目前临床医学工作者所企求的最高境界。另外,在临床中,中医师应注意防止发生“舍本而求末”的问题。

三、定治:即法以统方,法以统治。中医学在习惯上,称临床治疗为“理法方药”,对于亚健康而言,药物的干预并非首选。所以,这里用“方”和“治”代表具体的干预措施。中医学的干预手段和方法十分丰富,药物可以内服、外用,有些药物本身也是食品,比较适合亚健康者长期服用;另外还有导引、按摩推拿、针灸、祝由等治疗方法。但选择这些方法时,必须在既定治法的指导下,合理选择,有机组合。

总之,明理、立法、定治,理法方药包括治,都是一线贯穿。这是中医学固有的思辨方式方法,是一种切合实际的、先进的医学思想,理所当然应当用于指导亚健康中医证治体系的构筑。具体来说,就是以“八纲”来定性,以经络、筋骨、脏腑、气血津液来定位,结合必要的定量方法,对亚健康状态作出“证”的判断,据此确立治则治法,指导选择干预手段,制定个体化的干预方案。如是,方可充分体现中医学优势,还其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