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草药

时间
2008-12-02

中医本是中华民族的健康祛病之本,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中医可谓居功至伟;时至今日,中医仍然以其特有的对人体宏观机理以及人体与自然关系的把握,发挥着西医所无法替代的作用。然而在肯定这一点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遗憾地看到:2005年来有关中医存废的问题一度争论得非常热闹,去年网上还有人征集签名活动公然要求将其取消。中医之沦落到今天这样奄奄一息的境地,其实恰恰是由于有关部门在中医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不合理政策和措施的结果。正如报道中相关链接所说:“实际上,套用管理西药的模式管理民族中药,急于规范化,急于向国际接轨,结果把民族医药拒之‘门外’而令其消亡。”

中医和西医各自孕育于两个完全异质的文明系统,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和哲学背景,因此也有着完全不同的发展和变化规律,用任何一方改造另一方的结果,都必然会导致另一方的消亡。很少有人反对中西医之间的比较,但把西医完全当作“科学的标准”,恐怕即使是西方最主流的医学科学家也不会同意。比如感冒,目前没有一种药物是真正意义上治愈感冒病毒的,大多数感冒药只是起到减轻感冒症状等辅助作用,病人必须依靠自身抵抗力恢复健康,但包括板蓝根,或者哪怕是红糖姜汤却仍然非常重要。在有关中医的争论中,西医在当下拥有天然的竞争优势,也能从各方面揭示出中医的痼疾,却始终没能在义理人情上获得压倒性胜利,因为普通大众真正希望的只是解脱或缓解病痛,提高生命质量,医疗技术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才是问题的焦点。也许中医那套五行八卦的理论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非常荒谬,但对于大众来说,被医生告知“三焦缺水”或者“蛋白酶紊乱”,其实一样听不懂。

那么究意怎样做才能让中医起死回生呢?给中医留下一个按照自己的特殊规律发展的空间才是关键。当一个身患绝症的病人被推出医院时,他在中医那里获得的临终关怀,我们能断然否定这是合理而有效的医疗技术吗?当下所亟待加强的,恰恰是有关中医药市场的监管规则,引入公共领域讨论其合理性,使中医药学摆脱西医的控制和干扰,方是中医走向真问题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