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面临困境

时间
2008-12-02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意味从国家政策的层面,将给中医药更大的发展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回应了前段时间,一些人士关于中医废存的争论。那么目前中医在我国的发展状况究竟如何?请看我们记者的报道。

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有14677人参与的调查,87.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相信中医。但有意思的是,仅仅27.7%的人选择,“如果生了病,愿意首先看中医。”

这实际上反映了一个现实状况,很多老百姓选择中医往往是在西医的各个科室都跑过了,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过去。

而在我国的医疗体系中,根据2003年底出版的《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截至2002年底,中国拥有卫生机构85705个,其中中医医疗机构仅3801家。到2006年,中医医疗机构的数字已下降到3009家。

即使这3009家中医医疗机构,相当部分也引进了西医的诊疗设备,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办法。在广安门中医院,记者看到,就设立了输液、血液透析等科室。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院长王阶:“有些人认为你中医就应该是很纯的纯中医,我觉得这样要求没有错,但是诊疗平台,比如说CT、X光机、核磁,其实它是一个现代科学诊断设备,不是中医西医的分离。在诊断清楚的前提下,我们的治疗才能获得最大的效益。”

王院长表示,借助西医的诊断设备,进行中医治疗,最终的目的还是确保治疗效果。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王阶:“双重诊断和双重治疗,据我所知,现在国家三级以上大的中医院,应该都是这么一个诊断模式。”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采用这样的“双重诊疗”办法,对很多中医院还有一个很实际的考虑:西医诊疗的收费,远远高于中医。

针灸是非常传统的中医治疗手段,可针灸是最不赚钱的科室。在广安门医院针灸科的门外,记者看到一个价目表,扎针每人次4元,火罐每人次3元,电针每人次4元。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副主任赵宏:“平均每次治疗三十分钟,治疗费因人而异,最便宜的是四块钱,有的如果治疗项目多,可能将近十五块钱、二十块钱这样,平均还是十块钱左右。”

赵主任说,这样的价格是在十几年前由北京市物价局确定的,始终没有变过。现在他们平均每天针灸60多个病人,算下来,一天的治疗费不过几百块。而如果病人是去做血透、拍片检查等等,可能一个人就是几百块钱。

经济压力之外,中医药的发展还存在着人才断层的问题。传统的中医是非常私人化的经验教学,行医方式是医生病人一对一的关系,教学也是带学徒传衣钵的师承式发展。但是现在,一方面很多名中医年龄慢慢增大,另一方面很少有年轻人能够坐得下来,静心学习。

此外,中医药产业化问题等等也制约着目前中医的发展。

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林文明:“中医药发展现在有很多问题,有政策的问题,体制的问题,机制的问题。”

我国著名老中医吉良晨,一次在国外讲课时,听众中有一位叫张仲民的德国人。吉老问他的名字有什么讲究?对方解释说:我熟读中国古代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我是张仲景的子民,因此起名张仲民。吉老感触颇深,因为现在的确存在着一种说法,那就是“中国原产、韩国开花、日本结果、欧美收获”,如果我们现在不很好地学习中医,今后就有可能到国外留学学中医。这并不是没有可能。提到中医,人们经常会加上个“老”字,似乎只有老中医才更可信,如果从个体来说,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因为中医很大程度上还是以经验积累为主,然而对于中医药整体来说,也许只有加上一个“新”字,才能继续让这份传承数千年的遗产继续福荫中国。

相关信息

原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