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苦芪方治疗糖尿病肾病

时间
2008-12-09

本报广东讯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近日,广东省梅州市中医院李宏春采用中药苦芪方治疗糖尿病肾病,发现该方可改善糖脂代谢,疗效明确。

李宏春将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中,他对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健康教育,并根据各自病情给予降糖、降压、降脂及控制感染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苦芪方(黄芪、苦瓜干各15克,山药20克,益母草30克,玄参、牛蒡子各10克,番石榴、天花粉各12克,甘草6克,每天1剂);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科素亚(即氯沙坦50毫克,早晨1次口服);两组均以3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治疗组观察期间避免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制(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以外的降压药物。

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期24小时尿蛋白定量以及两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两小时血糖(P2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有所下降,但仅治疗组P2B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肌酐均未见异常,而且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李宏春介绍,糖尿病肾病由于持续高血糖通过蛋白非酶糖基化、肾小球高滤过作用于肾脏导致肾脏结构功能改变,而且伴有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C)升高等脂质代谢紊乱。脂质代谢异常可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肾小球内压升高,进而刺激多种生长因子如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等产生而加快肾小球硬化进程。

糖尿病肾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水肿”、“虚劳”和“尿血”等范畴。中医学认为其主要是由于肺气不固、脾胃虚弱和肾气亏耗所致;病初以阴伤为主,病情迁延日久,阴伤及气,继而出现气阴两虚,且以肾气阴两虚明显;而燥热则为其兼夹之邪,常贯穿疾病始终,故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李宏春指出,中药苦芪方方中黄芪、山药益气养阴,其中黄芪还可利水消肿;天花粉养阴生津;玄参凉血滋阴;苦瓜干清热解毒;蝉蜕、牛蒡子清热;益母草、番石榴敛脾精;甘草调和诸药。现化中药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芪、山药可增强身体抗病能力;天花粉、玄参能止渴生津;牛蒡子、苦瓜干和番石榴降低血糖的作用明确;益母草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以及降低蛋白尿的作用。诸药合用,可以起到减少24小时尿蛋白定量、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及改善餐后血糖和脂质代谢等作用,故对糖尿病肾病疗效明确。

(陈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