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专家详析:我国医药业未来五年的发展与变革

时间
2004-09-29

未来五年医药行业态势如何?宏观上、微观上可能会有些什么样的变化?我们进行了一些不成熟的分析与预测,希望在变化中找到机遇。

一、重组做强做大重组是未来五年发展与变革的重头戏。通过改革与重组,中国医药生产企业组织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企业“多、小、散、乱”的局面将得到改观,原来的6000多家生产企业将逐步减少到4000家或更少,一批以上市公司为核心的大企业集团将成为引领中国医药发展的主力军。这批主力军企业无论是生产集中度或利润集中度都会越来越高。强者愈强,两极分化之势将越来越明显。形势逼迫一大批无特色、无优势的企业转向其它行业或联大靠强。

二、不断培育重磅炸弹型药品技术创新带来产品结构的优化,历史形成的一个药品多厂生产的局面正在缓慢得到改善,像氟哌酸这样一个产品有1000多家制剂厂生产的例子将会迅速减少。随着“仿创结合”战略的落实,有企业技术特色和品牌的药品会越来越多,尤其是中药。随着“模仿创新”的深入发展,我们迟早会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上市,像P-53病毒注射液,重组干扰素α-1b等,这些产品是重磅炸弹型药品的种子。

三、区域市场联动区域市场联动是当前医药流通发展的新动向。未来市场流通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有限范围的市场控制能力加上区域市场的联动,逐渐形成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即:不同地方的批发企业各自发挥在本地的优势,在品种上相互调剂,发展联合代理配送服务相互支持,既竞争又合作,以期获得最高的效率和最低的流通成本。

四、物流中心逐步整合整合做强是大势所趋,医药物流中心也需要整合,要连点成线、连线成网。全国范围的物流中心热会迅速降温,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每个企业都建自己的物流中心,像成都五块石地区一下子建了多个规模庞大的医药物流中心,资产闲置是不可避免的。怎么办呢?或转做他用,或适当联合,以优质服务,高效率和低费用吸引第三方,再逐步扩大流量,成为第三方物流的公共平台,为其它企业服务。

五、医院改革会有新突破目前“三项改革”不同步,主要是医疗改革滞后。“以药养医”、“补偿机制”、“经营性医院与公益性医院分开”等一系列核心问题亟待取得政策性突破。根据国外改革经验和国内实际情况,预计不久的将来对医院的改革将有重大政策陆续出台,内容可能包括:

1.鼓励医院投资多元化,对医院资产评估、人员身份转换及相关政策予以明确;

2.允许医院自主决定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

3.增加国家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建立并完善财政对公益性医院的补偿机制;

4.提高部分医疗收费标准;5.推动建立医院内部和外部竞争机制,卫生技术人员,医院装备等市场化配置;

6.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服务并纳入医疗保险等等。

六、药品定价市场化药品是商品,药品定价市场化是大势所趋。预计未来5年国家有关部门可能对现行定价政策做出重大修改,除“毒、麻、精、放”等因国务院规定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由国家统一定价外,其余药品定价一律放开,进口药、合资药、新药、普药通过市场竞争来确定自己的价值。如果考虑到不加重医疗保险的负担,那么也可以考虑授权医疗保险部门制定“给付比例”,即报销比例。政府可以对一部分价格较高的药品按一定比例由保险承担,超出部分由选择该药品的用药人自付,这样既尊重了市场定价原则,也满足了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

七、招标采购走上正路招标采购作为建立竞争机制的一个措施,初衷是好的,为什么执行3年多的实际情况不很理想?其深层次原因是医疗体制问题。只有从体制改革入手,才能真正解决当前的矛盾。如果医院改革中,补偿机制建立起来,那么“医药分业”也不再是一道难解的方程式;如果医疗改革中,国家对公益性医院和经营性医院分类管理的话,那么政府部门也就没有必要再过问经营性医院的招标采购;如果对公益性医院继续实行招标采购的话,那么医院也应该成为招标主体,按照医院自身的需要去决定一切。

我们希望,既要从招标竞争机制中降低成本,又要在竞争中建立长期、稳定、诚信的工-商、商-卫、工-卫关系,不能让企业天天为招标而疲于奔命。这是招标采购应走的市场经济正路。

八、走出去与引进来“走出去”将成为医药企业发展的新亮点,“引进来”体现了外商投资方向的新变化。所谓“走出去”,在改革开放初期,指的是人员走出去学习、考察、开眼界;在后来“中国制造”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我们指的是产品走出去;现在,我们更为关注的是资本走出去。抓住机遇走出去,让中国的优势产品在发达国家实现本土化生产,是新形势下的新增长点,也是实现利润倍增的良策。

由于对外开放20多年来,各跨国制药公司在中国都投资建了工厂,他们的全球产业布局基本完成,可以说这一轮的产业投资已告一段落,在中国当前正在发生的投资方向的变化是由产业投资转向研发投资。如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瑞士诺华公司和罗氏公司、英国葛兰素-史克必成公司还有美国礼莱公司等,他们相继在中国巨资投入研发机构,充分利用国内优秀人才和高水准的临床医院进行原创药物筛选和新药临床试验。这对于国内企业正是一次很好的机遇。

九、后GMP时代的竞争新局面轰轰烈烈的GMP改造已近尾声,近1000亿元投入,从基本生产条件到企业管理都彻底改变了中国医药生产的面貌。但我们也冷静地看到GMP改造后的隐忧,一方面由于GMP改造投入较大,成本、费用上升,企业压力很大;另一方面由于改造中有些企业盲目扩大了制剂加工能力,使原来就不高的生产能力利用率更低了。这些企业希望通过争取为其他企业、为医院、为商业企业委托加工来缓解困难。

GMP认证结束后,GMP企业的优越感将不复存在,新的竞争更明显地集中到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上,企业需要把更多的力量投入到研发和市场上来,否则抱着金碗要饭吃也会饿死。(作者: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执行会长 于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