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视乳头病变

缺血性视乳头病变,又称为血管性假性视乳头炎,是一种由于视乳头供血不足引起视力障碍的眼病,属于中医“视瞻昏渺”的范畴。

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较急,多涉及双眼,但一般不同时发生,常一眼先发病,另一眼可于数周、数月或数年后发病。对视力的影响根据视乳头供养血管阻塞的部位及严重程度而定。若失治误治,后期可导致视神经萎缩。

[发病原因]

发病原因较多,凡是能使视乳头供血不足的全身性疾病或眼病都可引起本病,主要有以下因素:

1.视神经乳头局部的血管病变。主要为供应视神经乳头的后睫状动脉及其分支出现小动脉硬化,导致血管内腔狭窄或阻塞,引起血流不畅所致。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或颞动脉炎等血管性疾病。

2.血液成分的改变。如高脂血症、严重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某些药物的应用等可以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和血液粘稠度的增加,以致血液循环变慢而发生部分性梗阻,致使视乳头缺血缺氧。

3.血压过低。如大失血或休克之后,血压过低,使视神经乳头局部供血不足。

4.眼内压过高。如青光眼因眼压过高,使视乳头小血管内血压与眼内压失去正常平衡,以致血流受阻而导致视神经乳头局部缺血。

5.眼眶病变的影响。如某些眼眶部的外伤、手术之后,由于眶部挤压及水肿都可影响视乳头局部的供血。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肝失条达,气血不畅,玄府滞涩;或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目系失养;或气虚乏力,血行迟缓,不能上濡于目所致。

[临床表现]

本病发病突然,视物模糊,似有一黑影遮挡,常上明下暗,或下明上暗,或偏明偏暗。少数重症者,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常伴有全身性血管性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颞动脉炎或偏头痛等相关症状。发病前大多有过一过性的视力障碍。

视野检查:常有扇形缺损,或上下水平半盲,或垂直偏盲。

眼底检查:视神经乳头色泽稍淡,边界模糊而呈灰白色,水肿一般较轻,隆起约1~3屈光度。视乳头附近视网膜上常可见细丝状反光。网膜血管一般无改变,如发生在动脉硬化的病人,则可见到动脉硬化的迹象。视乳头上及其附近视网膜可有少量细丝状或火焰状小出血,黄斑区中心凹反光减弱。

病变后期,视乳头水肿消退,色调变淡或部分苍白,也可以完全苍白萎缩,整个病变过程约1~2个月。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视乳头荧光充盈延迟及缺损,视乳头及其附近毛细血管可有荧光素渗漏现象。

[预防措施]

1.老年人应该戒烟,少饮或不饮酒,因烟酒过度,可引起慢性烟、酒中毒,损害视神经纤维,影响视乳头的供血,而导致视力障碍。

2.凡老年人对一过性视物模糊,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者,应高度重视,及时到医院进行眼底与全身检查。

3.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颞动脉炎、颈动脉栓塞等血管性疾病的中老年人,要注意治疗原发病,以免血管内腔变窄,而引起视乳头供血不足。

4.患有青光眼的中老年人,要控制眼内压,以免眼压过高,眼部血管外周阻力增加而致血流受阻。

5.对于大失血或休克之后的中老年人,要迅速扩充血容量,恢复血压,以免血压过低导致血流迟缓。

6.对于眼眶部的外伤、炎症、水肿、血肿等病症要及时治疗,以免眶部病变影响视乳头附近血管的血流变化。

7.本病贵在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若延误时机,或治疗不当,后期可引起视神经萎缩,导致永久性视力障碍。

[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应针对引起视乳头供血不足的全身疾病或眼病进行治疗,控制原发病。

2.皮质激素。早期应用可以减轻视神经乳头由血循环障碍引起的水肿和渗出,大多数有较好的效果。常用强的松每日30~40毫克,晨起空服,或用地塞米松5毫克球后注射,每日1次,待水肿消退后逐渐减量和停药。

3.血管扩张剂。口服烟酸100毫克,每日3次;地巴唑20毫克,每日3次;也可用妥拉苏林25毫克,或654~210毫克作球后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

4.维生素B族的应用。常用维生素B1100毫克、维生素B12250微克,作肌肉注射,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营养和保护视神经。

5.降低眼内压。常口服醋氮酰胺250毫克,每日3次;局部也可用噻吗心胺滴眼,每日2次,降低眼内压,对改善视乳头及其周围的血液循环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6.中药治疗。治宜活血通络,养肝明目,方用远蒲四物汤(石菖蒲10克、灸远志6克、生地15克、当归15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早期视乳头瘀肿较甚,可酌加郁金10克、丹参15~30克、红花10克、茺蔚子10克、车前子10克,活血利水消肿;后期视乳头水肿消退,可酌加女贞子15克、桑椹子10克、枸杞15克、菊花10克,调肝养血明目。若患者兼有气虚乏力者,酌加黄芪2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健脾益气行血;兼有头晕头痛者,酌加石决明30克、夏枯草10克、僵蚕10克,平肝熄风明目;兼有胸胁满闷者,酌加柴胡6克、青皮6克、枳壳10克,疏肝解郁理气;兼有腰膝酸软者,酌加菟丝子15克、杜仲10克,桑寄生15克,补肾强筋明目。

7.针刺疗法。常用穴可选用睛明、球后、上明、风池、养老、肝俞、肾俞、足三里、足光明、三阴交等,每次取穴远近配合,各选2个穴位,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8.穴位注射。可用654—2,或硝酸士的宁行太阳、肝俞、肾俞穴位注射,隔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