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癫病

癫病是由于情志所伤,或先天遗传,导致痰气郁结,蒙蔽心窍,或阴阳失调,精神失常,临床表现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喃喃自语,出言无序,静而多喜少动为特征的一种常见多发的精神病。

青壮年多见,近年来少年发病者有增加趋势。

早在《内经》即对本病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及治疗均有较系统的描述。如《灵枢·癫狂》有“得之忧饥”、“大怒”、“有所大喜”等记载,明确了情志因素致病。对其症状的描述说:“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甚作极,已而烦心”。为了观察病情变化,首创“治癫疾者常与之居”的护理方法,至今也有实际意义。《素问·脉解》又说:“阳尽在上,而阴气从下,下虚上实,故狂颠疾也”,指出了火邪扰心和阴阳失调而发生癫病、狂病。《难经·二十难》提出了“重阴者癫”、“重阳者狂”,使癫病与狂病相鉴别,但直至金元时期,癫、狂、痫同时并称,混而不清。到了明代,王肯堂始将其详细分辨,《证治准绳·癫狂痫总论》说:“癫者或狂或愚,或歌或笑,或悲或泣,如醉如痴,言语有头无尾,秽洁不知,积年累月不愈”;“狂者病之发时猖狂刚暴,如伤寒阳明大实发狂,骂詈不避亲疏,甚则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痫病发则昏不知人,眩仆倒地,不省高下,甚而瘛疯抽掣,目上视,或口眼喁斜,或口作六畜之声”。为后世辨证治疗提示了正确方向。《医林改错·癫狂梦醒汤》指出“癫狂……乃气血凝滞脑气”,从而开创了以活血化瘀法治疗癫病及狂病的先河。

西医学精神分裂症及情感障碍中的抑郁症,其临床表现与本病类似者,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情志所伤心藏神,主神志,肝藏魂,主疏泄。若恼怒郁愤,则心气不平,肝失疏泄,气机失调,扰动心神而成;或肝郁不解,木气太过,克伐脾土,水渎失职,痰湿内生,或肝郁化火,则痰火逆乱,心神被扰而成;若暴怒不止,则气机痹阻。血行滞涩,日久为瘀,或瘀痰互结,瘀阻升降之机,终由阴阳失司而成。

2.痰气郁结思虑太过,所愿不遂,心脾受伤,思则气结,心气受抑,脾气不发,则痰气郁结,上扰清窍,以致蒙蔽心神,神志逆乱而成。·或思虑太过,心血内耗,脾失化源,心脾两虚,血不荣心,或药物所伤,中州受损,中阳虚衰,神明失养而成。

3.先天遗传即胎儿在母腹中有所大惊,胎气被扰,升降失司,阴阳失平,致使先天不足,脑神虚损,生后一有所触,则气机逆乱,神机错乱引发本病。

总之;本病多由七情内伤,致使气滞、痰结、血瘀或先天遗传致虚与脑神异常所致,以脏气不平,阴阳失调,神机逆乱为病机关键。其病位在心脑,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因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神明,统领魂魄意志,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脑为元神之府,神机之源。

【临床表现】

癫病以精神失常为其各证候的共有特征。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喃喃自喜,不知秽洁,不知羞耻为特征。发病一般较慢,部分患者可有晨重晚轻的节律变化。常伴有失眠、纳差、便秘等症状。

【诊断】、

1.患者平素性格内向,大多数近期有情志内伤史;

2.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出言无序,或喃喃自语,静而少动,多喜为其主要临床表现;

3.家族中有罹患本病或类似疾病的病史;

4.病情的轻重与反复常与情志有关。

5.多发于青壮年女性。近年临床资料表明,少年病例有增多之势。

6.必须排除因器质性疾病以及药物原因导致的精神失常。

【鉴别诊断】

1.郁病,郁病的心神惑乱型表现为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悲忧善哭为特征,与癫病表现相似,但郁病心神惑乱型常因精神刺激而诱发,表现多种多样,但同一患者每次发作多为同样几种症状的重复,不发作时一如常人。

2.痴呆癫病与痴呆症状表现亦有相似之处,但痴呆以智能低下为突出表现,以神情呆滞、愚笨迟钝为主要证候特征,其部分症状可自制,其基本病机是髓减脑消,神机失用,或痰浊瘀血,阻痹脑脉。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辩明新久虚实本病早期或初病多以精神兴奋、烦躁为主要表现,多为实证;病久则多见精神抑郁、悲愁为主要表现,多属虚证。

2.确定病性精神抑郁,哭笑无常,多喜太息,胸胁胀闷,此属气滞;神情呆滞,沉默痴呆,胸闷痞满,此属痰阻;情感淡漠,昏昏愤愤,气短无力,此属气虚;沉默少动,善悲欲哭,肢体困乏,此属脾虚;神思恍惚,多疑善忘,心悸易惊,此属血虚。

治疗原则

本病以理气解郁,畅达神机为其治疗原则。此外,移情易性不但是防病治病的需要,也是防止反复与发生意外不可忽视的措施。

分证论治

·肝郁气滞

症状:精神抑郁,情绪不宁,沉默不语,善怒易哭,时时太息,胸胁胀闷,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导滞。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味。

方中以柴胡、枳壳、香附疏肝理气解郁;川芎开肝经血郁;白芍、甘草柔肝缓急。加石菖蒲、远志、郁金宜开心窍。本证多见于癫痫初期,重点在于疏肝理气解郁。若肝失疏泄,气滞而致血瘀,出现胁下胀痛明显,舌有瘀点、瘀斑,可加川栋子、姜黄、丹参行气活血止痛;若兼有肝木太旺,克伐脾土,出现纳差食少,腹胀等症状时,当加用党参、白术、山药、茯苓等以健脾益气;若肝气犯胃,出现嗳气频作,胸脘满闷者,加旋覆花、代赭石、苏梗以平肝和胃降逆。

·痰气郁结

症状: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出言无序,或喃喃自语,喜怒无常,秽洁不分,不思饮食。舌红苔腻而白,脉弦滑。

治法:理气解郁,化痰醒神。

方药:加味导痰汤。

方用二陈汤理气调中,燥湿祛痰;加枳壳、南星、生姜即导痰汤祛风涤痰;黄芩、黄连、竹沥清心热,泻心火;瓜蒌、桔梗顺气化痰;人参、大枣和中健脾:以防攻伐太过;乌梅收敛生津,以防疏泄太过。可加入郁金、石菖蒲、苍术以加强理气解郁醒神。

若痰浊壅盛,胸膈瞀闷,口多痰涎,脉滑大有力,形体壮实者,可暂用三圣散取吐,劫夺痰涎。因药性猛悍,自当慎用。若吐后形神俱乏,宜以饮食调养。

若神思迷惘,表情呆钝,言语错乱,目瞪不瞬,舌苔白腻,为痰迷心窍,治宜理气豁痰,宜窍散结。先以苏合香丸,芳香开窍,继以四七汤加胆南星、郁金、石菖蒲之类,以行气化痰。

若不寐易惊,烦躁不安,:舌红苔黄,脉滑数者,此痰郁化热,痰热交蒸,干扰心神所致,宜清化痰热,可用温胆汤加黄连合白金丸,取黄连清心火,白金丸手少阴药,白矾酸咸能软顽痰,郁金苦辛,能去恶血,痰血去则心窍开而病已。

若神昏意乱,动手毁物,为火盛欲狂之征,当从狂论治。

·心脾两虚

症状:神思恍惚,魂梦颠倒,心悸易惊,善悲欲哭,肢体困乏,饮食锐减,舌淡苔腻,脉沉细无力。

治法:健脾养心,调畅气机。

方药:养心汤送服越鞠丸。

养心汤健脾养心安神,即以人参、黄芪、甘草补脾;川芎、当归养心血;茯苓、远志、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宁心神;更有肉桂引诸药人心经,以奏养心安神之功。越鞠丸以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解诸郁结,调节气机,使气畅血通,郁解神复,取其“气血流通即是补”之义。

·气阴两虚

症状:久治不愈,神志恍惚,多言善惊,心烦易怒,躁扰不寐,面红形瘦,口干舌燥,舌红少芒或无苔,脉沉细而数。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四君子汤送服大补阴丸。

以四君子补中健脾益气;久病及肾,耗伤肾阴,阴虚火旺,故用大补阴丸以盐黄柏、盐知母、酒蒸熟地、龟板、猪脊髓和蜜为丸,盐汤送下,滋阴以降火,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加猪脊髓,取其能通肾命,阳生阴长,肾命相通,共奏滋阴降火,使之阴阳得其平,神机自复而向愈。

除上述治疗外,单味药如桑寄生、洋金花、马钱子、黄芫花、大戟、水牛角、地龙治疗精神病进行临床观察,亦取得一定疗效,也有用针灸的疗法均有一定效果。但对单味剧毒药如洋金花、马钱子等应慎用为宜。

此外,移情易性等精神疗法也不失为治疗癫病的有效方法。如防止环境的恶性刺激,这对保持患者智力、活跃情绪、增加社会接触和消除被隔离感有益。

【转归预后】

本病多由早期的肝郁气滞、痰气郁结的实证,失治误治,或精神调摄不当,而转为心脾两虚或气阴两虚的虚证。

本病早期诊断正确,药物治疗及精神调摄得当,可望痊愈,但若屡遇七情内伤,则易反复。若失治、治之不当,不但转成慢性,且可加重转为狂病,预后亦差。

【预防与调摄】

本病属神志失常的疾病,故尤其是对有家族史又性格内向之人,要加强思想修养,正确对待各种事物,保持心情开朗,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本病除药物治疗外,调摄护理也很重要。如情志、起居、食饮、劳逸等的调摄;护理工作也要加强,防止意外。病人不宜从事高空作业及驾驶、操纵机械等危险性大的工作。乎素亦要防止恶言、讥讽扰乱情志,要给予关心照顾。

【结语】

癫病是一种精神失常疾病。病位在心脑,主要是心脑主神机的功能失常,与肝脾肾有关,而情志所伤,痰气郁结与先天遗传,为主要致病之因,致使脏气不平,阴阳失调,神机逆乱是其病机所在。临床上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喃喃自语,语无伦次,静而多喜少动为其特征。治以理气解郁,畅达神机为其大法。同时,移情易性不但是防病治病的需要,也是防止反复或意外发生的措施,这是治疗上又一个基本原则。主要分为肝郁气滞、痰气郁结、心脾两虚和气阴两虚四个证型,分别以疏肝解郁,行气导滞;理气解郁,化痰醒神;健脾养心,调畅气机及益气养阴为主要治法。除药物治疗外,必须注重生活调摄、精神安慰及必要的安全护理。

【文献摘要】

《素问·脉要精微论》:“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

《丹溪心法·癫狂》:“癫属阴,狂属阳,癫多喜而狂多怒,脉虚者可治,实则死。大率多因痰结于心胸间,治当镇心神,开痰结。”。

《医学正传·癫狂痫证》:“大抵狂为痰火实盛,癫为心血不足,多为求高远不得志者有之。”

《医家四要·病机约论·癫狂者审阴阳之邪并》:“癫疾始发,志意不乐,甚则精神痴呆,言语无伦,而睡于平时,乃邪并于阴也。……盖癫之为病,多因谋为不遂而得。”

【现代研究】

·证类研究

张氏对30例精神分裂症进行中医分型研究,结果表明以顽痰型9例、阳虚型7例、阴虚型7例、热痰型7例为主。进一步研究表明,四型的强啡肽,-8(D1-s)和尿中3-甲氧基-4-羟基苯乙醇硫酸腺苷(真n亚C-S04)低于健康人,四型相比的结果是热痰型和阴虚型的脑脊液的环磷酸腺苷(cAMP)高于阳虚型和顽痰型,且阴虚的D:-8高于阳虚型和顽痰型,所以推测阳虚和顽痰这两型中医的病理变化,可能与cAMP、Dl-8和MHPC-SO4的降低有关,而阴虚和热痰型可能与cAMP、D1-8的增高和MHPC-SO4的降低有关[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9):52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本病主要分为四型:痰气郁结型、气虚痰结型、心脾两虚型、阴虚火旺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P21)。周氏对精神病233例辨证结果,痰湿内阻型107例(46%),痰火内扰型59例(25%),阳虚亏损型47例(20%),气滞血瘀型7例,阴虚火旺型6例,未归类者7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2):127)。

·临床治疗

张氏等以欢神汤(合欢皮、茯神、郁金、菖蒲、醋柴胡、当归、青皮、陈皮、白术、天竺黄、南星)治疗癫症33例,结果治愈12例,好转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1.8%。体会:心肝脾三脏虚损为病之本,痰郁窍闭为其标。欢神汤诸药合用有欢神宁心,化痰开窍,解郁健脾之功,治疗本病随证变通每能收效[陕西中医1985;(12):537)。王氏认为癫病多因忧思过度,郁闷不舒,忧愁思虑伤心,故心血不足,又兼思则气结,气结则凝固,堵塞气机,蒙蔽神明,故精神失常,俗所谓痰迷心窍。癫与狂,病理症状虽不同,其痰火郁蔽则一,故治疗大法以祛痰为主。癫病于祛痰中兼养心安神,自定加味温胆汤(清半夏、广皮、茯神、远志、竹茹、枳实、九节菖蒲、矾郁金、天竺黄、磁石、生龙齿、生牡蛎、胆南星、朱砂)治之(j匕京中医1984;(1):5)。高氏在理论上提出:①痰瘀凝滞脑气;②肺气郁结;③郁久化热;④下以去实,泄以去闭。癫证缘于痰、气、瘀、热互结者,其大肠气闭,燥屎内结或瘀血经闭,其轻者,或可理气清解,活血化瘀;其重者,痰经热炼而胶结益甚,热为痰固而难以消解。故须下之泄之,迅猛荡逐痰热、瘀血、燥屎、结气,从速降下滞塞于脑络之陈菀浊邪以开闭塞。使升降复常,气血调畅,神智自复清明[云南中医杂志1987;(3):12)。陈氏以醒神合剂(菟丝子、肉桂、淫羊藿、仙茅、制首乌、鸡血藤、楮实子等组成)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60例与单纯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对照组60例,连服6个月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费氏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量表总分评定以及情感平淡、意志缺乏、注意障碍等分量表评定之差异,P<0.05或P<0.01[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g7;(3):19]。